红楼之江山多娇以骨为矛
第203章 狗日的秋闱(第2页)
辰时衙役掷进两个粗面炊饼,滚到炭灰堆旁。李素用考篮里的铜夹子夹起,就着黛玉塞的腌梅子啃——梅核早被掏空,填了提神的薄荷膏。
吃完以后,他继续思考题目。
首先拆解题意:“器者,专一之用;不器者,通才之道。”接着分析利弊:“官员若只通一职,遇变局则束手;但若样样皆松,又失专精。”最终提出解法:“当以专才为基,兼习他务。如户部主事需知刑律,工部官员亦晓农事。”
写到“刑律”时,炭盆烟雾呛入喉咙,他掩袖咳嗽,墨点溅在“专”字上。蘸水化开墨渍,顺势补了句:“专而不通则滞,通而不专则浮。”
暗赞了一句牛逼,就继续写了下去。
晚上戌时他抽下答题木板横在砖墙上,棉垫铺不满半截腿。夜风钻过瓦缝,他蜷成虾米,把誊好的草稿纸塞进衣襟保暖。
第二场论判诏诰,这个就有意思了,但写起来却没那么容易,八股制式。
题曰:“拟《治黄河水患诏》”。
李素啃着冷硬的炊饼,碎渣落满桌上的纸。
黄河水患多发于鲁豫两地,这个鲁豫不是那个鲁豫,还是反过来写不出戏,豫鲁!
先述现状:“黄河连年溃决,豫鲁之地田庐尽毁。”列明利弊:“筑堤可保民生,但耗资巨万;疏浚能通漕运,然征夫易生民怨。”最终对策:“分段治理,豫省筑坚堤,鲁省扩河道;以工代赈,灾民参与日给粮米;设河工学堂,培植治水专才。”
当写到“以工代赈”这个部分的时候,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想起高玄举曾对他说:“这赈灾之银,一旦经过那些官员之手,往往会有七成被克扣截留!”
想到此处,他手中的笔微微一顿,遂添一笔:“遣御史监工,贪墨超百两者斩。”
必须狠,本来他想写一两,但考虑若真这么写,考官直接就会把他刷下来,谁也不希望高玄举的化身来当官。
第三场是经义策问,其余的题目都平常,只有两题李素觉得里面大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