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第二艺术
第446章 改革开放成果
【改革说完了,接下来自然是开放。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国家虽然确定了靠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助力国家跟上时代发展。
但是近三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让自由市场几乎被消灭了,没有私有制让外资靠经营获利,对外开放就没有成立的基础。
而运行三十年的制度又岂是那么容易改革的?更何况连具体如何改革都尚不明确。
所以国家决定先学习其它国家建立出口加工区和自由港的经验,在沿海建立经济制度与国际靠拢,并以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经济特区进行开放试点。
1979年,广东和福建凭借地理优势率先开放。
1980年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特区的开放效果显着,进而在1985年又开放了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14个沿海港口和城市。
逐渐形成了包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的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外资开始通过企业合资、企业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借助中国的国家禀赋投资建厂,经营获利。
当时的中国内地还处于改革阶段,中国百姓手里没有钱,没有什么消费能力,自然也就没有足够能让外资盈利的市场。
所以经济特区建立的初期,外资企业主要还是借助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资源,以及优惠的进出口政策,生产出口产品,他们的目标依然是海外市场,而非中国内地。
国际市场竞争无疑是激烈的。
外资在市场竞争经验更多,为了提升竞争力,他们竭尽所能降低生产成本、管理成本,以及提升产品质量。
而要做到这种对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就必须基于企业更大的自主权。
从经济体制到企业管理,外资的这一套都值得特区内的中国企业学习借鉴,同时这也会反过来推动国家借鉴成熟经验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