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第二艺术
第441章 改革开放(五)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这一刻正式确定下来开始实施。
改革先行,开放跟进。
首先进行改革的是农村。
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在严禁资本主义露头的时代尚未迎来决定性政策改变时,便大胆冒着风险率先实行“包干到户”,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先河。
这份秘密协议的原文内容为: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中国自革命伊始,就再不缺敢于逆行的抗争者。
他们的大胆既是基于实际问题敢于实事求是,延续了革命敢为天下先的伟大精神,也是在当时连温饱都犯难的情况下,不得不迈出的大胆一步。
其意义非凡的一个重要明证,就是小岗村秘密协议是11月24日定下的,而解放思想推动对计划经济进行改革的伟大决策,是同年12月会议讨论后确定下来的。
这一次,是人民走在了国家的前面。
这里要解释一下什么是包干到户,为什么在当时私自进行有那么大的风险。
包干到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取消了生产队的统一经营和分配。
每家农户自行安排生产和经营,只要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上交公粮好理解,留足集体的,则是指农村集体是大家共有,那么村里修建和维护道路、水利设施、学校、卫生所等公共设施,还有救助贫困家庭、老年人福利保障,以及村干部的办公费用等等支出就需要大家共同承担。
不过现在国家经济好了,有钱了,集体所需支出国家给承担了,新生代也就没有接触到生产生活原来还需要上交集体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