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第二艺术
第427章 两弹一星
第四百二十七章 两弹一星
看着后世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宁愿放弃半生建立起来的一切荣誉和前途,历经万难也要孑然一身回到祖国。
这样的家国情怀让古人们由衷敬佩的同时,因为环境和认知差异,也不免产生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人做到如此地步的议论。
尤其是同样从事科研的古人们。
“阶级决定人的抉择,因为有利益使然。
中国革命唤醒了贫苦人民,让人明白了人的一生绝不是生来就应该当牛马,所以革命可以像熊熊烈火燃遍整个中国。
但是钱学森出身书香门第,后又去到美国,靠自身能力取得了美国自己人都遥不可及的成就,他也避免了经历国家最危难,人民受苦难最深重的全面抗日战争。
那他宁愿放弃一切也要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此中对他影响最深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那是祖国,不是充满异族人对你另眼相待的异国他乡,只有在这里,你所做的一切努力才对得起你的一身血脉和拥有的一切。”
“可是如果祖国在你前半生给予的更多是落后、屈辱、贫穷、被他国人另眼相待,那你还愿意为这样的祖国付出一切吗?
我等只有参透这其中真正的道理,才能让我朝世人也如后世般凝聚一体,打不垮,毁不掉,无论经历什么动荡,哪怕被外族打到半壁江山沦陷,也依然能够发动像后世一样的革命,祛除一切外辱,仍有重振旗鼓的机会。”
“如果物质并不能决定一切呢?
就像抗美援朝一样,中美同样是出国作战,美国人的物质不可谓不丰富,武器不可谓不强大,但又为什么能被看似更弱的志愿军打败?这里面美国人怕死的原因占了相当,中国人不怕牺牲的原因也占了相当。
虽然有一方是保家卫国,一方是侵略扩张。
但仍可见物质并不能决定一切。”
“或许原因就在这里面,中国人有,而美国人没有。”
“何解?”
“近代篇,天幕通篇都在讲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