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第二艺术
第416章 中印差距(第3页)
这里虽然显得印军的战斗环境好像比1950年时的志愿军还要差,但两者根本不能比较。
因为中国是全国勒紧裤腰带都条件有限,而且运输线被封锁,才导致战士们缺衣少食。
而印度是国内明明有着不差的经济条件,在国际上也有着许多进口武器装备的渠道,但因为贪腐和内部自身问题,才人为造成士兵活得不如战俘。
另外印军物资条件奇差的同时,还远远没有志愿军的战斗力。
虽然印度人公然叫嚣一个印度士兵可以轻松打败十个中国士兵,差一点也能打六个,但这也仅仅是印度人自己的口嗨罢了。
实际情况是印度军队连一战时最基本的步炮协同,也就是步兵跟随徐进弹幕前进的战术都不会。
而这时的解放军不仅经历了朝鲜战场上美军现代化战争的淬炼,还拥有了自主生产的自动步枪、机枪、大口径榴弹炮、无后坐力炮、火箭筒、59式中型坦克、履带式装甲车、歼5战斗机……
反观印度,却连激发率合格的子弹都无法自主生产,唯一能够生产的战斗步枪,还是依靠英国遗留下来的生产线生产的李·恩菲尔德栓动步枪。
所以当时的印度根本没有清楚意识到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差距,但凡他们的民众、他们的军队对此有大致的了解,都绝无底气发动这场注定失败的战争。
说完了战前双方军事实力差距和内部组织效率差距,接下来就是正式的战斗过程了。
虽然是一场为时仅有一个多月,甚至不能算作战争的武装冲突,但其有趣程度远比中国历经的多数战事要有趣的多。
因为中国自从历经了衰落以后,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打过这么轻松的仗了。
也是从这场仗以后,原本想借机塑造大国形象的印度,却反而成了中国提高国际威望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