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中印差距(第2页)

就像要三国里孙权想要攻克长江防线,必须要占领张辽守卫的合肥一样。

于是在这个“前进”政策指导下,印军在短短半年之内,就在阿克赛钦修建了四十多个碉堡据点,并将哨所修到了拉则拉山口。

而印度之所以敢如此嚣张侵占中国边境,除了印度高层被汹涌的民意裹挟外,还有就是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和平谈判、外交途径来解决与周边国家的边境争端和分歧,避免使用武力或采取过激行为。

这就导致在印度一点点侵占中国领土时,中国只是在声讨,而没有一来就直接采取武力退敌。

中国的克制,却让印度误以为是在示弱。

也让尼赫鲁等印度高层确信只要印度表现地足够强硬,中国自然就会让步。

当然这一点完全就是印度自己的意淫,根本没有把朝鲜战争中美国但凡敢跨过三八线,中国就派兵朝鲜时的强硬考虑进去。

而在印度偷偷摸摸实行前进政策,修建哨所碉堡时,还不等中国军队做出反应,印军自己就因为不忍直视的后勤和内部混乱的组织架构,以及高原地区的严寒,出现了不少的冻死冻伤减员。

因为印度军政内部存在严重的利益博弈和官僚主义问题,导致军队预算要么被贪污了,要么被不均衡地按照派系分配。

比如由于物资匮乏,一名印度中校在一片硬得跟石头一样的面包片上写信并提交给上峰,信里称这东西是他们现在唯一的文具、食物、武器和通信工具。

前线印军连基础御寒衣物和食物都如此匮乏了,武器装备更是好不到哪里去。

解放军早在1956年时,就仿制苏联Ak47第3型自动步枪生产定型了56式自动冲锋枪,并进行了大规模列装。

而反观中印冲突时,印军的主要装备仍然是英国的李·恩菲尔德栓动步枪,该枪早在1907年一战爆发之前就问世了。

论年龄这些老掉牙的栓动步枪比印度士兵的年龄还要大一轮。

就这,印度军方还只给印度士兵人均五十发步枪弹。

五十发子弹,哪怕印军人人都是神枪手可以精准射击,那也打不了半个小时就打完了,这点弹药连个小规模冲突都打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