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盐场查案!大明官营盐场的最后一个灶户!(第3页)
而剩下的灶户逐渐被官府分化销户,广东各大盐场的盐工从灶户盐丁转变为募集已有多年。”
灶户是大明官营盐场的专属户民,属于工匠的一种。
因制盐需要许多特殊技能的,在这个封建时期,特殊的技能一般都会父子相传。
朱元璋在立国初期,为了维持全国的食盐产出稳定,设立官营盐场的灶户制度。
盐丁是指灶户家中成年的男性,并且掌握了制盐的技能。
在灶户制度中,在盐场参与劳动的盐丁进行集体劳动,生产食盐,虽然没有工资收入,但是每月都能在劳作的盐场获得数量可观的食盐,可以私人出售或换取粮食等生活必需品。
这项制度在大明朝持续多年。
事情的转机出现隆庆朝,由于穆宗皇帝实施隆庆开关的策略,国内的商人群体快速发展,许多商人世家出身的官员在广州任职后,发现了官营盐场和灶户之间的巨大利益。
经过多年蚕食,广东各大盐场的灶户基本上被折腾完。
曾经的灶户现在仅仅存在于广东布政司的户籍档案中。
“自从灶户逐渐消失后,广东的各大盐场被转包给盐商,这些盐商私下里就以低价募集无地的流民,或贫困的灶户盐丁,重新在盐场上工,那些盐商会根据盐工的家庭情况和个人情况发放工钱,这些钱刚好够盐工开支,所有人都处于吃不饱,也饿不死的状态,而那些控制盐场的盐商,自然就会把盐价提高上来。”
此时的刘老汉抽着温体仁递来的旱烟,苍老的脸上满是疲惫之色。
常年在盐场中进行艰苦劳作,让他的四肢都出现了极其严重的病变。
“老先生,你在香山盐场多年,是否听说,每年产出的大量食盐都流向何处?”
温体仁语气稳定的再次询问。
“呵呵,若是提起此事,老汉我可有话说!”刘老汉说着笑容带着凄厉和忧伤。
“二十年前,我的独子和村中十几个不甘于现状的后生潜入那些盐商运盐的船队中,三年后,其中一个后生撑着一口气,乘一个海商的船回来告诉我们,那些盐被运送到了辽东,贩卖给了建奴!
而村中的十几个青壮后生,生死不知,再也没有消息。”
刘老汉说着,苍老的眼中流出两行清泪。
温体仁听到这,双手猛然紧握!
他清楚的记得!二十年前自己任编修,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当时朝廷中出现了一件事。
朝廷对辽东建奴实行物资控制,一切生活必需品都严禁贩卖到当时努尔哈赤控制的地区。
但经过长达数年的物资管控,努尔哈赤不仅没崩溃,反而越发壮大!
后来万历皇帝下旨调查,没多久就爆发了党争,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没曾想,广东的盐政竟然会牵扯到朝堂旧事和辽东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