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圣天子青衣散人

第295章 红利时代之生产力(一)(第2页)

 

现在特区项目启动以后,帝国要开始大兴土木,如果不提高生产力,不搞产业改革,那就是消耗民力。大宋很有可能来个隋炀帝的下场。

 

赵宇的车队一边在向西宁方向出发,一边查看从京师传过来的资料。赵宇开口说道:"煤矿资源启用之后,帝国的冶炼业会迎来大高潮。通知内导部收集材料,选三个地方成立帝国三大冶炼钢铁中心。资源政策要跟上,材料尽快报到朕这里,朕审批无误之后立即上马。"

 

大宋帝国位居中原之地,物美丰年,全帝国的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那是数不胜数。之所以目前铁矿属于紧缺资源,一方面是冶炼技术,另一方面是开掘技术。虽然这些年帝国的有关部门一直在调动人力和物力进行升级,但是效果不尽人意。但是如果新的支援上马之后,帝国的冶炼系统将会迎来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帝国京师近郊科工院隶属研究基地,煤矿技术其实早就成熟,并且使用程度还是极高的。之所以被帝国封存,主要是政治和社会的原因。不过现在帝国要大兴土木生产力,如果不升级和改造,那么,帝国内外一大堆的工程和项目同时上马,那对民力的破坏就太高了。

 

大宋帝国华江省东泉县,华江省的矿产资源储备在帝国算是名列前茅的,所以三大生产基地华江省肯定是能分配到一个至于具体落户到哪里就要看下面县级市如何争取了。

 

东泉县的优势在于,现任东泉县主官是专业出身。西宁煤矿系统出身的官员是帝国行政岗中少有的专业系统出身人员,从西宁某矿技术员起家,一步步成为东泉知县,这是他比其他人的优势所在。

 

通过以前的老同事得到的消息大宋帝国要建立生产基地,主要应用的资源是煤矿资源,刚好东泉县不仅有矿,还有一座极大的煤矿,比其他县有一定优势,再加上他还是系统出身的干部,对于搞生产比其他行政主官有优势。

 

东泉县县衙内,东泉知县郑志光,正在办公桌前写材料,一旦基地落户东泉,不说别的光是创造的就业人口和其他的东西。东泉几十年内会立马起飞。

 

帝国内导部负责地区勘测的专家和他是在一个矿干过活的。本身东泉县的硬件条件也足够好。郑志光写完材料之后,立即前往华江省总督衙门会见华江省总督,寻求地方行政上的支持。

 

大宋帝国华江省总督余世军,正在总督衙门喝茶,通讯员钱安走了进来,开口说道:"大人,东泉县的郑知县,求见。"余 世军是老派官员,帝国政治领域也在不断的换代帝国中,下层干部包括新成立的部门几乎全部都是清一色的新派官员。

 

帝国科举出身的干部已经算是帝国新晋官员中处于鄙视链底层的存在了。正儿八经读书读进科举考试的已经算是帝国官员,试图进入渠道中最底层的存在,其次是科举有功的,诸如立过军功,在地方性的事务上立过功,以及有过民间疾苦参与过正式的其次,第二阶级的就是专业岗考入的,如治安系统,司法系统,科专岗系统。第一阶层就是厚济院出身,天子亲属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