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令人心寒(第3页)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姜维。在一次关键的战役中,由于蜀汉后方粮草供应不足,加上魏军的重重围困,姜维的军队陷入了绝境。尽管他拼死抵抗,但最终还是无法挽回败局。
姜维在沙场上纵横驰骋数十载,为兴复汉室、完成丞相遗志,他从未有过丝毫懈怠。每一次出征,他都怀揣着满腔热血,即便面对强大的曹魏,也毫不退缩。可这一次,命运的齿轮却无情地碾压着他和他的军队。
寒风凛冽,如同一把把利刃,刮过姜维和他将士们疲惫不堪的面庞。他们被魏军围困在这片荒芜的山谷之中,四周皆是敌人如潮水般的呐喊与包围。此时的蜀军,粮草早已断绝,士兵们饿得连武器都快拿不稳,却依然坚守在阵地上,眼神中透着不屈与绝望。
姜维身披战甲,战袍上沾满了鲜血,有敌人的,也有自己的。他骑在那匹同样疲惫的战马上,手持长枪,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四周的敌军。“将士们,我们虽身陷绝境,但我们是蜀汉的儿郎,是丞相遗志的传承者!今日,我们宁可战死,也不能向魏军屈服!” 他的声音嘶哑却充满力量,在山谷中回荡。
魏军的主帅是司马昭的心腹大将邓艾,此人足智多谋,用兵如神。他看着被围困的蜀军,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下令道:“蜀军已是强弩之末,此番定要将他们一网打尽,让蜀汉再无翻身之力!”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魏军如猛虎下山般,向蜀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箭矢如雨点般射向蜀军,姜维挥舞着长枪,奋力格挡。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保护好这些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带着他们突出重围。然而,魏军的攻势实在太过凶猛,蜀军的防线在不断地被压缩。
一场惨烈的厮杀在山谷中展开,鲜血染红了大地,尸体堆积如山。姜维身边的将士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他自己也多处受伤,鲜血顺着伤口不断涌出。但他依然没有放弃,继续拼杀着。
“报 ——!将军,后方的援军迟迟未到,我们…… 我们怕是撑不住了!” 一名士兵焦急地跑到姜维身边,大声喊道。姜维心中一沉,他知道,此刻他们只能靠自己了。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姜维突然发现魏军的包围圈似乎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缺口。他心中燃起一丝希望,立刻大声喊道:“将士们,跟我来!从这里突围!” 他一马当先,朝着缺口冲去。
然而,邓艾早已料到姜维会突围,在缺口处设下了重重埋伏。当姜维带领着残部冲到缺口时,突然杀出一队魏军精锐,将他们死死拦住。姜维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他的长枪舞动得虎虎生风,每一次刺出都能带走一条生命。但敌军实在太多,他渐渐感到体力不支。
“姜维!你已无路可逃,投降吧!只要你投降,我保证你和你的将士们都能活命!” 邓艾在远处高声喊道。姜维怒目而视,大声回应道:“邓艾!休得妄想!我姜维生是蜀汉的人,死是蜀汉的鬼,绝不会向你们这些逆贼低头!”
说完,姜维再次挥舞长枪,向着敌军冲去。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决绝与悲壮,仿佛要将自己最后的力量都释放出来。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姜维的体力终于耗尽,他的身上又多了几处重伤。
就在这时,一名魏军士兵瞅准机会,猛地一刀砍向姜维。姜维躲避不及,被砍中肩膀,顿时摔倒在地。他手中的长枪也掉落在一旁。魏军士兵们一拥而上,将他死死按住。
姜维被生擒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蜀汉朝廷。刘禅听闻后,惊恐万分,他本就胆小懦弱,面对如此危局,更是不知如何是好。朝中大臣们也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坚守城池,等待援军;另一派则主张投降,以保百姓平安。
此时的蜀汉,早已内忧外患。多年的战争让国家疲惫不堪,百姓生活困苦。朝中的宦官黄皓弄权,使得朝廷内部腐败不堪。姜维在外征战,虽一心为国,却得不到足够的支持。
而在曹魏这边,司马懿早已去世,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掌握了大权。他们看到蜀汉已无力抵抗,决定乘胜追击,一举灭掉蜀汉。司马昭亲自坐镇指挥,派遣大军直逼成都。
刘禅在黄皓等人的劝说下,最终选择了投降。他带着玉玺,开城向魏军投降。当蜀汉的旗帜缓缓落下,成都城陷入了一片寂静。曾经那个以兴复汉室为目标的蜀汉,就此灭亡。
姜维被押送到了司马昭面前。司马昭看着这个让他敬佩又头疼的对手,说道:“姜维,你也算是一代名将,可惜跟错了主子。如今蜀汉已亡,你若愿意归降于我,我定当重用你。”
姜维心中充满了悲愤与不甘,他怒视着司马昭,咬牙切齿地说道:“司马昭!我生不能灭魏,死也要拉你们垫背!丞相的遗志,我虽未能完成,但我问心无愧!” 说完,姜维猛地挣脱了身边士兵的束缚,从一名士兵手中夺过宝剑,想要刺杀司马昭。
然而,他身上的重伤让他动作迟缓,还没等他靠近司马昭,就被周围的士兵乱剑砍死。姜维倒在血泊之中,他的眼神依然坚定,仿佛在诉说着对蜀汉的忠诚,对兴复汉室未能实现的遗憾。
蜀汉灭亡后,司马昭将刘禅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刘禅在洛阳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每日饮酒作乐,早已忘记了亡国之痛。当有人问他是否思念蜀汉时,他竟然说道:“此间乐,不思蜀也。” 这句话让无数蜀汉的旧臣和百姓感到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