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千章 感言(第2页)

 

这是她的「Ceo基因」——把中世纪世界当作一家破败的公司,通过知识、经济和文化的「并购」不良资产来重组,而不是简单的暴力掠夺。

 

历史告诉我们:蒙古帝国用铁骑征服欧亚,百年后分崩离析;西班牙掠夺了大航海的第一桶金,却早已跌出列强名单;英国缔造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框架,至今世界通用英语。方梦华选择的,不是用蒸汽机征服这个时代,而是是让宋朝的大地上能自己长出蒸汽机。

 

「胡商小学」和「明州中学教材外流」是本书争议较大的设定之一。高棉王子、阿拉伯学者学习汉字与数理化,甚至将教材带回母国,许多读者愤怒:「为何教外国人?这不是圣母泄密吗?」这种反应源于原时空「百年屈辱」的心理惯性,让我们对「技术外流」格外敏感。然而,真正的超级大国,会害怕分享启蒙知识吗?全世界上层阶级争相把他们的公子小姐送来「留学」这就是「你是上国我来朝拜」的最强背书。

 

幻想一个白糖黑火药配方的金手指永不泄漏可以一直打到统一地球的美事只存在于爽文逻辑中。而这个站在灯塔之巅的大明敢于启蒙世界随便他们抄教材的底气和道路自信在于,只要这些前现代国家不肯去放弃原有的中世纪贵族特权压迫体系真正全民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复刻现代化策源地经过十年教育积累产生的人才红利和工业时代的加速度,连尾灯都追不上。

 

这就是最强的征服,不是轰平敌国,而是让敌人的后代在你的学校里,用你的语言歌颂你的历史。

 

海权建国前期走过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旅程,从高丽的江华租界,到倭国三岛的战国冷冻,再到越南的分而收之,从金国的火器模仿到十字军的文明碰撞,再到北美殖民的全球博弈,这本书试图呈现的,是一场超越刀剑的「文明实验」。

 

许多读者吐槽「八百章过后外国剧情太多,鬼佬们名字长看着迷糊」,认为「大炮轰平一切宗教不就完了」。然而,描写12世纪中东赞吉王朝、欧洲骑士团、北美维京线索的确比「火炮屠城」烧脑百倍。为了还原中世纪异域文化,《金雀花王朝》《路易六世传》《赞吉传》《努尔丁和萨拉丁》《拜占庭衰落史》《西辽史》《那烂陀之殇》《吴哥王朝》等书需要提前几个月借阅。从伊斯兰「求知远赴中国」的精神,到拜占庭的衰落与文兰遗址的考古证据,力求重新构建一个「东方先发、全球追赶」的平行世界。

 

这不是「水字数」,而是对「文明博弈」的致敬,因为字数不是这样水的,写你们想要看的「杀伐果断」比这容易太多因为可以套用的模板成千上万,但是「水」的内容却恰恰是前人不曾走过的蓝海:明国的火车与电报引发全球技术扩散,西辽三眼铳骑兵与阿拉伯商路封锁迫使欧洲提前大航海,北美洲岸边却早已立着「永乐十二年」的汉字界碑。这一「逆历史」设定无前人模板,脑力成本是「杀伐果断」的10倍,却被误读为「拖章节」。

 

写打仗,可以直接从三国演义、隋唐演义、金庸、黄易、男频军旅文大量套模版;写科技压制,哪怕是火枪火炮火车坦克,也已经有大量成文套路可以抄;写统一中原,从秦皇到洪武一路已经被小说界、电玩界、影视剧一再篡改发挥,已经是流水化写作。

 

但如果你要写:「1129年的伊斯兰世界如何面对来自东方的火药技术,如何改造马穆鲁克的训练体制以应对远东火器兵」「西西里王国如何从十字军残余建立起海军学校学习中国造船与天文导航技术」「威尼斯共和国如何因黑海商路被切断而转向学习《永乐宪诰》与工业化尝试」

 

这时你就会发现:根本没人写过,也没有现成模型可用,你只能硬啃语言、文化、制度、地缘与宗教差异。

 

那是文字工程,更是认知工程。它让你合上阅读器后并不感到空虚而是发现自己对于世界人文、地缘博弈和工业科技史脉络有了新的思考。

 

它打破了几百年来的旧叙事惯性:「西方先进→东方落后→输入现代性→民族复兴」;第一次看到一个完全反过来的版本:「东方先进→西方回应→全球被迫现代化→不一样的国际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