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905章 第九〇三章 城市铁马
永乐十一年腊月十三,金陵细雪初霁,国会大厦的玻璃穹顶映着天光,熠熠生辉。袁正离开会场时已是午后,寒风乍起,他拢了拢大氅,回头望了一眼金陵的天际线。那是他一生见过最雄伟的都城,也是他梦想落地的见证。
他此行来金陵,表面是出席国会岁末议程,实则肩负两件大事:其一是向方梦华亲自汇报震旦大学第一学年的办学成果;其二,是为上海四十里环城铁轨马车系统,争取未来铺设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正统名分。
金陵尚书省后苑,雪后暖阳斜照。方梦华已在暖厅中候他多时。见面寒暄后,袁正不疾不徐地陈述:「震旦大学今年首届招生三百八十四人,旧宋秀才六十九,余皆新式教育出身。年中试办拉丁语、数理学、文学经济、造船四个学院,试验课程初具体系……」
方梦华颔首微笑,眼神中既有欣慰,也有她特有的那股隐隐加速的渴望:「可堪为范本。明年再招八百,并逐步设博士学位制度。」
袁正知她已经明白,于是顺势打开另一份地图。
他铺出一张巨幅手绘蓝图,那是上海全境四十里环城轨道的设计稿。从南市码头至北门渡头,从东滩盐田绕过新街口至西郊农场,一环成圆,十六站,七条交叉支线,初期将投放十八辆铁轨马车,每日可运十万人次。
「以往一车四匹马能拉十人,如今有铁轨省力,四匹马拖百人而不喘。初步统计,光市集每日周转就提高三成以上。北市织户、东岸鱼贩、西门药材铺,皆赞不绝口。若再加夜班马车,城中贫工终于可移居郊外。」
她凝视着地图良久,语声轻微却坚定:「你那时在秀州批下的那块地,如今开出花来了。」
袁正轻声笑了笑:「当年只是一滩咸水泥地,文书都嫌笔墨浪费,如今却是天下第一大港。大当家当初说,凡是能让百姓活得更像人的事,迟早都会变成常理。」
「你信我?」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