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904章 第九〇二章 震旦期末(第2页)

 

宿舍的走廊上,偶有学生端着脸盆去水房洗漱,脚步轻快却带着疲惫。门缝里透出的书声与算盘声,彷佛在与冬夜的寒风较劲。

 

窗外传来「唰唰」声,是工友在清扫石板路。更远处,素问阁的灯火早已通明——明州中学毕业的女生们习惯早起,她们用细绳束紧宽袖,三五成群地奔向图书馆,布鞋踏过薄霜,像一群掠过水面的白鹭。

 

文法学院阶梯教室内,黑板左侧悬着《大明宪诰》全文拓本,右侧贴着期末考日程表。女学生们用红线绳将《刑律草案》分册悬挂,像晾晒战旗般醒目。万素梅踩着梯子标注重点,裙摆扫过女权法案》笔记,「这册子里的字,比你们祖宗牌位上的还金贵。」

 

助教正在分发《申论模拟题》,第三题触目惊心:「试论‘国会弹劾权’与‘内阁解散权’之制衡」。

 

「这题超纲了!」一名旧秀才拍案而起,「《明制礼典》里根本没写——「另」

 

「但上月国会辩论实录里有。」万素梅头也不抬,钢笔尖在稿纸上划出锐利的沙沙声,「《金陵日报》连载了三期,是方首相亲自批注的。」她手腕一翻,亮出剪报册,引得周围人倒吸凉气。

 

辰时过半,震旦大学的图书馆「知新阁」已是座无虚席。这座三层高的木石建筑,内部书架林立,藏书涵盖《自然》《明制纲目》《大明国地理》等新式教材,以及少量宋朝经史典籍。图书馆的玻璃窗洒下柔光,映照着学子们埋首书堆的身影。

 

二楼阅览室的长桌上,童瑞香正在翻阅《工科力学原理》的参考书,旁边堆着借来的《三角函数与球面坐标简介》。她偶尔停下来,在石板上画受力图,眉头紧锁。旁边的李瑛则在抄写《财政科案例集》,试图记忆明国与拜占庭的贸易税率对比。她低声抱怨:「这税率表比诗经还难背……」

 

三楼的专题研读室,专供偏榜学生与高年级生使用。叶颙独坐一角,面前摊开《制度与历史变革》的手稿,他的笔记旁边放着一副自制的纸质书签,写着「旧学新用,志在天下」。

 

作为大明第一所招手偏榜考生的大学,震旦的所有期末考试均须独立命题,分科施考,分卷登记,并由教务部存档备查。校方下令严禁作弊,若违者即记录在案,永不得入官学。

 

但学子们的热情远胜恐惧。图书馆「思辨楼」自腊月初便不再关门,成了通宵学习之地。许多学生带着棉被与面饼坐在长条木桌旁,伏案至天明。甚至有来自泉州的学生将父亲船上的望远镜带来观星,只为考天文课那道「恒星视差计算」的压轴题。

 

午时正,震旦大学的食堂「共味堂」热闹非凡。这是一座两层高的敞厅,木桌木椅排列整齐,墙上挂着「食为民本,学为国基」的对联。食堂提供明国新式菜肴,如耐盐稻米饭、酱炖海鱼、杂蔬汤,以及从高丽传来的辣酱拌菜,价格亲民,深受学生喜爱。考前日子里,食堂多一道「广东米粉汤」,被戏称为「补脑圣品」。

 

童瑞香与万素梅端着餐盘,坐在靠窗的位子,边吃边讨论工科与财政科的考试重点。万素梅咬了一口鱼,叹道:「这鱼比我家乡的还鲜,可惜没时间慢慢吃。」童瑞香笑着回应:「考完我请你吃广州那边的烧鹅,听说开南大学旁边就有!」

 

另一桌,王伯庠与罗子谦正在与几名年轻学生分享考试心得。罗子谦端着一碗杂蔬汤,感慨:「这食堂的饭,比我当年科举时的冷粥强多了。」旁边一位国政科学生插话:「罗老,您那《九章算术》的思路,帮我解了一道财政题,考完我得请您喝茶!」罗子谦连连摆手,却掩不住笑意。

 

食堂的角落,陆宏毅的同窗、偏榜学生阮良玉正在与王子实讨论开南大学的招生新闻。阮良玉夹了一块辣酱拌菜,说道:「开南虽不如震旦,但岭南开发的前景大,陆生去了那边,说不定比我们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