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886章 胡商小学(第2页)

 

「我……吃过石榴酱拌雪糕,在耶路撒冷。」他有些自豪地答道。

 

「切,那不一样。」伊蜜华抱臂插嘴,「你吃的是甜,我们吃的是爽。」

 

一群人七嘴八舌,说笑着推搡着出了教室。校园内绿树浓荫,石板铺地,雨水未干,透着夏季江南特有的湿润。凉粉摊就在后园假山旁,一个本地老妇人熟练地将晶莹剔透的凉粉切成条,用木杓舀上一勺醋和糖水,再撒些碎花生和薄荷叶。

 

「给新来的,第一碗我请!」苏黛姝笑着塞了一碗到曾明丁手里。

 

「喏,我也加了点茱萸酱,合你的胃口。」马萊郎递过来一小包红红的东西。

 

「谢谢……」曾明丁接过碗时,忽然觉得有些恍惚。他出生在烈阳下的沙漠帝国,成长在布满弯刀与塔尖的宫廷里,如今却站在一群笑闹的异国孩子中,手里端着一碗江南小吃。

 

「他们真的把胡商的孩子和本地学童一起教书吗?」他小声问葛机先。

 

「是啊,除了识字课和宗教节日不一样,其他都一样。这里要培养‘大明公民’嘛。将来我们也能参政做官的,只要考得过。」

 

「可我们不是汉人。」

 

「可我们是‘人’。」法蒂娘边吃边说,声音里带着理所当然,「我娘说,不是汉人的人,也能讲理、有用处、懂仁义,那就是他们国家里的人。」

 

伊蜜华静静补充了一句:「她娘是第一位外籍的震旦大学教授。波斯来的,姓古尔沙尼。」

 

曾明丁低头看着碗中的凉粉,醋香清爽,透着一丝薄荷的凉意。他心中忽然泛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这是同龄人的日常,是和善的言语,是不需要刀剑争来的尊重。

 

他忽然想起父亲对他说的另一个词:「征服,不只是用兵马。有时,是要让他们愿意向你走来。」

 

但这江南的风,似乎更像是在对他说:

 

「你愿意留下吗?」

 

一连几日,曾明丁在胡商子弟小学的新生活逐渐展开。

 

教室里的课程既有经史子集,也讲代数几何,甚至还设有「通俗世界史」一门课,由一个留着短胡子、操着带口音的泉州先生讲授。他将世界各国分成图块挂在黑板上,用炭笔圈起大食、拜占庭、高棉、三佛齐的名字,讲起「丝绸之路」与「海上通道」时眉飞色舞。

 

「我们是地理上的东边,但文化上要做桥梁!」他指着一幅中土与罗夏大陆(欧亚大陆)相连的地图大声道,「谁能告诉我,什么叫‘文化翻译者’?」

 

曾明丁心里一动,慢慢举起了手。

 
「你说说看。」老师挑眉。

 

「把一个世界讲给另一个世界听。」他用有些生涩却坚定的官话回答,「不是只翻语言,也翻想法。」

 

老师怔了一下,随即笑道:「好——这是今天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教室里响起掌声,法蒂娘偷偷对他竖起了大拇指。伊蜜华却认真地补了一句:「那你以后得多学点汉字,不然讲不了什么深的。」

 

「我会的。」曾明丁轻声回答。

 

某日下午,班上组织了诗词对答的练习活动。老师抽了一张纸:「春眠不觉晓——谁来对?」

 

众人哄笑,法蒂娘立刻抢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众人齐声背诵完,老师满意点头。

 

「那下一句——‘北冥有鱼’呢?」他忽然看向曾明丁。

 

一时间教室安静下来。这个「胡商子弟」似乎还不太习惯这类文言题材,眉头紧皱。

 

马莱郎(艾尔朗伽·马来)悄悄推了推他,低声说:「《庄子》……鲲鹏那段。」

 

他想了想,终于记起前几日课本翻阅过的那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