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859章 慕容国师(第3页)

 

慕容复微微一笑,翻手取出一纸方子:「陛下,火器之法,不过硝石、木炭、硫磺三者,等量调制可作炸雷。贫道少年曾居中土,自号‘小司天监’,略通天工开物之理。可于潞江口试制‘飞雷震火罐’,一鼓作气破蒲甘象军城池。」

 

「且大理信佛,蒲甘亦为佛国,陛下若能以‘正法东归’为名,兴兵问罪,届时西天各宗信徒莫不归心,天竺洋以东佛教诸岛,皆可为我朝外藩。」

 

段和誉震惊,轻念:「此人…非池中物。」

 

紫垣殿金銮之上,万炬齐明。

 

慕容复指地图西南、东北二隅,缓缓而言:「今之中原,三家鼎立。金人虽强,却疲于南征;江南方氏女流新兴,尚未根深;蜀宋残喘,偏安荆益。陛下可知赵构小儿——此人胸无远志,国已丧半,独念保宗庙香火而已。贫道观星象,三月之后,赵构必惊惧西奔,广南已失,则必据蜀中。」

 

段和誉沉吟片刻,道:「若其真据蜀中,则巴蜀之地,与我仅隔滇池天岭……」

 

「正是。」慕容复眼神锐利如刃:「蜀中地险民富,自古天府,今宋室若陷蜀,必耗尽全国之力,北拒金虏,东拒方明,已是焦头烂额,岂能顾我大理之动静?」

 

「是故,贫道之策,第一步──出怒江,灭蒲甘,立我大理于天竺洋之滨;第二步──整合佛国之力,编其僧军,夺其信众,纳其钱粮;第三步──待时机至,动如雷霆,一击成都,擒其主、夺其地;名义之正,既得宋皇;天下之势,亦归段氏!」

 

语毕,殿中群臣皆惊。段和誉目光震动,忽而仰天长笑:「哈哈哈哈哈!天不负我段氏数世积德,竟遇国师仙人也!此局一成,江南北虏尽为我所用,中原可定,佛国可统,天下名分,皆归我大理矣!」

 

「好!好个天竺佛国、蜀宋囊中、天下归段!」段和誉豪气冲天,起身亲扶慕容复,声如洪钟,「朕在金帐之前亦未闻如此宏图,国师真乃吾国柱石也!」

 

一旁高明顺面色惨白,拱手强笑,道:「国师之谋,诚为万全。只愿苍天庇佑,段氏得保太平。」

 

「苍天?」慕容复微笑,目光如电,「不,此乃人力可为之局。诸侯逐鹿,当以大理为角鹿之角!国运兴衰,在此一举。」

 

当夜,御笔亲书诏令颁下:「封慕容复为镇国大师,掌政事、定军机、统百司,凡有诸国通使、佛宗问法,皆由国师答之。」

 

慕容复躬身谢恩,笑而不语,心中暗想:「终于开始了,我的天下棋局。」

 

大理朝中自此分为两派:一为段氏宗室与旧臣为主的「中原慎战派」,高明顺为其首,主张保境安民;一为国师领衔之「佛战远征派」,欲以佛国为幌、以征服为实,开疆拓土。

 

高明顺虽老练,但病体缠身,不久一病不起。其子高顺贞继任中国公,虽仍掌一品之位,然众臣已不复往昔恭敬。每逢朝议,皆先观国师颜色,再行进退。

 

国师府内,香烟缭绕,水晶佛塔、藏文法卷、海贝贡品杂陈一室。慕容复立于地图之前,指着从怒江通向天竺洋的水路,喃喃低语:「以佛度人,以兵伏国……中原三分,谁能料到,最终平天下的,是这大理小国?」

 

门外传报:「国师,蒲甘密探来报,王子抛弃北境小镇,已退守中枢实皆惶恐。怒江水势涨至十丈,可入海矣。」

 

慕容复微微一笑:「那就从海上来一场‘佛光初现,慈航西渡’吧。大理天命,当由我来开。」

 

从此,大理境内,修佛塔、造兵工、训海军,三事并行;天龙寺中,老僧开始传讲「西天再临」「如来应世」之说,百姓信而景从;远至蒲甘、孟艮,佛徒渐信「南无大理天尊佛主」,以为真佛国现世。

 

而在皇城深处,段和誉常夜梦佛光照顶,自认为如来转世。

 

他再不是当年谨慎的皇帝了。

 

他是即将君临天下的「佛国天子」。

 

而那位坐在他身侧、笑里藏刀的国师,正在一步步将这南方佛国,推向一场史诗般的战争——从天竺洋,到成都府,再到中原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