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慕容国师(第2页)
慕容复清了清嗓子,大声预言:「天星逆行,洱海将现七曜异光;五日之内,大理城中,将有龙气东移,紫微下凡!」
高明顺眉头微皱:「此人何来?言语诡异……」
而就在此时,一名文官匆匆来报:「启禀中国公!洱海畔渔民方才回报,夜间海面真有七道异光升起,犹如天火,疑似地下火脉喷泉……」
高明顺大惊,转首再看高台,那道人正从口中吐火一团,众人皆惊呼。
慕容复大笑:「贫道非妖,乃天命使者,今夜小术献丑,只为引路人耳!」
高明顺眼中微光闪动,暗忖:「此人……或可一用?」
这一夜,大理国城中,传闻再起:「苍山有神人,知天命,会奇术,可召龙气、改国运!」
而陈宇,终于迈出他「东山再起」的第一步。
段和誉近日心情烦躁。一则边陲不靖,金明宋大战甫停,越寇北伐广南西路又有大量逃户进入大理;二则天象反常,洱海夜有异光,崇圣三塔竟隐隐震响。天龙寺僧人禀称佛光西照,云此乃「宿命轮回将转,天命之人欲来」。本以为无稽之谈,不料翌日便有言官奏报:「市中丐人慕容复,口吐莲言,术通天象,疑乃异人。」
「又是那‘丐中仙人’?」段和誉眼露沉吟,命人悄查其行。
此时慕容复于城门口设摊,白衣灰巾,抚须论道,旁置一小陶钵,号曰「观音净水」。瘴气患者饮之,竟有好转,其实不过是现代抗菌知识下蒜素兑水,自然见效。又于夜宿城西高地,抚观苍山洱海云纹,自信预判:「七日内辰时有雨。」果应验,坊间传为半仙。
佛诞法会,慕容复衣破袈裟混入众僧,讲《华严经》曰:「佛性者,如量子叠加,一心而有无量,未观而不可定。」诸下僧听得如痴如醉。首座高僧冷哼挑战,慕容复假败跪拜:「敢问上师,是否能续我慕容氏祖传《易筋经残卷》?!」
一语激起千层浪,天龙寺果派人追查「残卷」真假。
翌日,他在洱海边「偶得」铜钟一口,其上梵字「参合」隐约,实为早年藏于泉底铜器,用醋蚀刻后投之。市中轰动,皆称此为慕容龙城与段思平论道遗物。又以扩音筒躲藏山洞口,模拟「佛偈回音」,引得香客跪拜。夜中铜镜折光于塔顶,反射成异光,号之「佛光西来」。
其后大言:「魔气将出,需重修封印!若三日内崇圣寺铜钟自鸣七响,愿陛下赐我半炷香之机;否则,自焚以谢妄言!」
日头正午,烈日如炽,鼠胶渐化,钟槌坠落,铜声七响,回荡崇圣之间!
段和誉闻之大惊,命高明顺密查。高明顺低声奏道:「臣不敢妄言,但……丐者言中臣西郊别院桃下有蚁蚀主梁,今果见柱心空朽,几近倒塌!」
段和誉起身失色:「天命之人,莫非真在眼前?!」
大理皇宫,紫垣殿上,金砖铺地,云气生烟。段和誉手持《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残卷,心念沉浮。
「慕容复──入殿觐见!」
殿门徐开,一身破布僧袍的慕容复拱手踏入,面不改色,头不低眉。殿中百官侧目,皆以为一乞丐谬登天阙,殊不知正步步入局。
段和誉眯眼细观:「丐中仙人,果真非虚?朕观你机关算尽,妖言惑众,却又屡中天命,可有实策?你大言可助我大理崛起,欲与金明宋三分天下,试讲来听听。」
慕容复双掌合十,目光如炬:「贫道非狂妄人。大理地处山国,列祖列宗久困云岭,外无通商大海之路,内受中原三家轻视之辱。今欲图强,非破局不可。」
他指地图而说:「陛下知否,横断山脉西部,有三条并行大江,东为澜沧江,中为金沙江,西者为怒江——此江源出青藏,东麓高黎贡山者,乃最险峻之地,然其水直通南荒之地,终入天竺洋。」
段和誉凝神听之,文武百官也具露诧色。
「贫道建议,大理之兵,一分为二。一路水师,从腾冲、潞江而西,顺怒江而下,破横山峡谷,造舟出海,经孟卯、果敢、那邦,入天竺洋,再溯伊洛瓦底江北上,一举截断蒲甘后路;另一路陆军则由西洱河南下,经保山、龙陵、芒市,自南而压境蒲甘。水陆夹击,彼国不日可克!」
一番策论掷地有声,文臣相顾失色,武将悄然握拳。
段和誉颔首:「如若如此,我大理可得孟族故地,直临洋面,真如插翅之龙。然我朝无舟师训练,无火器炉坊,何以速战速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