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854章 僮人南渡(第3页)

 

而和左右江黄家侬家前后脚上岸的还有南丹莫家,但是选址却在婆罗洲北岸。

 

鲁巴河口水气如烟,江水蜿蜒奔流,雾中见鳄鱼浮游,似亡灵徘徊水面。然在那淡灰的天与绿黑的林之间,一队大船正缓缓驶入,船首高悬的,不是白帆,而是染了朱砂的红布龙图,迎风猎猎。

 

莫隆升,南丹僮族世袭土司,此番自请远征,以三千精壮之僮人子弟,乘双层大帆船自雷州南下,横渡南海,航近两月,抵此陌生之域。

 

僮人立寨,视水为命。河者,祖灵之居。江名曰「百色」,取义于故乡百色府,亦寓百川归宗、百族合心。

 

初上岸,莫隆升即命族中长老设「唱道台」,焚艾叶、舞铜鼓、唱《路词》引祖灵归寨。三日之内,筑三寨于江口西岸,高筑楼屋,立鼓楼于心,建寨墙以竹藤交织。寨名「乐水寨」,其后又设「青鳄寨」「望雷寨」,自成守望之势。

 

僮人崇尚铜鼓与龙母,寨中老巫婆莫娥婵以金线绣龙纹旗幡,悬于鼓楼之顶,每晨以山歌敬日,傍晚以鼓声唤魂。莫隆升亲手设祭台,以铁锅烧水、投稻谷、献野鸡,以礼告天地:

 

「百色江开,百灵来归;

 

天赐水土,人守山河。」

 

百色江与中原江河不同,尤以鳄多、流急闻名。僮人自幼善舟,习水战,莫隆升将族中木匠组成「水排营」,砍伐铁木,制独木舟与竹筏,日夜巡江。每舟配弓手三、火药一匣、鸣锣一面,遇异兽或外族必击鼓为号,放烟为信。

 

不久,伊班人部族发觉异族立寨,遣战士夜行潜探,然遭百色江伏兵,陷入陷阱深坑。伊班人本善战,然对僮人之水寨、火药与骑鳄图腾极为忌惮。经三次交手,各有伤亡,终以伊班人献犀鸟羽冠与蟒骨鼓为礼,求和议盟。

 

莫隆升见伊班族勤苦勇武,愿纳其长子为养子,赐名「莫聿光」,命其与僮人共习语言、学制铜鼓、识字、读律。并开放部分猎场予其共用,换取象皮、蜂蜡、野果与藤编之技。

 

寨中工艺亦日渐兴盛。僮人女子擅织锦,与伊班之织布技法相互借鉴,制出名为「水藤锦」之新布,纹如水波,色如百鸟之羽,远近称奇。莫隆升遂命寨中开设「五色市集」,每五日一场,允伊班人与僮人互市,鱼盐、兽皮、蜜酒、木器皆可易物。

 

第七年,莫隆升命设「八寨议鼓」,由八大寨主共坐鼓楼,以铜鼓击节决军政大事。寨与寨间以「歌路」相连,夜行人不敢喧语,唯听鼓声辨路远近。

 

当年水患大作,百色江泛滥,洪水坏田,鳄鱼出没村寨。莫隆升不避危难,亲率舟队巡江,射杀巨鳄三头。以其骨镶鼓,以皮制盾,挂于鼓楼之上。族人咸曰:「此鼓一响,万鳄避水。」

 

莫隆升晚年时,已设寨二十余、民众逾万。寨中男女皆能识字歌诗,小童唱《螺蛳歌》《水田谣》以代课本;寨女多以银铃饰发,手持藤弓,自给自足。更有远来爪哇与暹罗商人,求百色藤编与蜜蜡香料,愿通贸易于江口。

 

而那从百色远来的水寨,如今已成为这片湿润雨林中最坚固的居所,一如莫隆升所言:

 

「我僮人过百江万水,不为逃难,

 

只为再唱龙母之歌,于另一座山。」

 

婆罗洲腹地,僮族军民已深植根于此雨林之岛,寨鼓声中,新世界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