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岳飞还朝(第3页)
赵构微微一笑,脸上露出几分意味深长的神色:「岳飞忠诚,但他终究是武夫。朕若一直让他守着荆湖,自可放心。但若有一日,他不再只效忠朕,而是自以为效忠‘大宋’呢?」
蓝珪闻言,心中一凛,低声道:「陛下,岳侯……应当不会有此心。」
赵构缓缓笑了笑,语气轻淡:「但愿如此。」
他眸光微垂,指尖轻轻敲着御案,一下一下,仿佛在思索着什么。
室内烛光摇曳,映得他神色深沉莫测。
而此时江南西路冬日的寒意尚未散尽,袁州衙门内却是一片忙碌景象。赵鼎刚刚抵任,尚未来得及安顿,便立即召集幕僚属吏,细细梳理江南西路的军政事务。
作为朝廷新任的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他此番赴任,不仅要安抚地方、统筹钱粮,更肩负着协调岳飞军务的重任。
赵鼎素知岳飞军纪严明,战功卓著,且方才迎回孟太后,立下不世之功。然而,岳飞军每月所需钱粮甚巨,非有精细筹措,难以持久支撑。赵构任命他来此,既是倚重他的才干,也有考验之意。
这日,岳飞自吉州赶赴袁州,两人于安抚司会晤。
赵鼎见岳飞身着戎服,腰悬长刀,神色肃然,心中不禁暗赞此人英武果毅。他起身相迎,笑道:「少保一路辛苦,赵某久闻大名,今日方得一见。」
岳飞连忙拱手还礼,恭敬道:
「赵公乃社稷之臣,岳某虽为武夫,亦久仰盛名。今西路军政赖公主持,实乃江南之福。」
两人分宾主落座,少许寒暄后,便直入正题。
赵鼎翻开案上军粮奏牍,沉声道:「岳家军每月所需钱粮甚巨,朝廷虽有拨发,但漕运不畅,恐难保无虞。曾漕臣已在筹措,但还需与地方豪绅共商,方能稳固军资。」
岳飞点头道:「军中军纪严整,绝不骚扰百姓,但若无饷无粮,士卒如何能战?岳某亦知江南财赋未复,非愿多扰地方,还望赵公悉心筹划。」
赵鼎微微一笑,道:「少保尽可放心,赵某既受命江南,自当全力而为。袁州乃漕粮中枢,岳军钱粮之事,当为首务。」
岳飞听得此言,心中微安,拱手道:「赵公高义,岳某佩服。」
赵鼎摆手笑道:「此乃国事,何谈高义。然则,还有一事欲与少保共议——傅选屯兴国军,李山知蕲州,皆为江南西路要地。少保欲并归麾下,赵某已得陛下允准,今后西路军务,便由少保自成一军,可更为机动应变。」
岳飞闻言,顿时神色一肃,起身拜道:「岳某自受国恩,未尝不思竭力杀贼。今蒙陛下与赵公信任,得统兵自成一军,更感责任重大,不敢懈怠!」
赵鼎颔首道:「少保忠勇,赵某素知。只是西路军费浩大,非有稳固粮饷,不足支撑。少保所部每月费钱十二万二千余缗,粮米一万四千五百余斛,此前曾漕臣已在筹措,然漕运艰难,仍需各方协力。」
岳飞点头道:「军中军纪严整,不敢骚扰百姓。但若无粮饷,军心难固,战力难存。岳某愿与赵公共谋长策。」
赵鼎沉思片刻,道:「赵某到袁州后,已调度荆湖赋税,并敦促曾漕臣加紧运粮。然则,此事非一时之计,须得稳步经营。」
他取过案上一卷公文,递予岳飞,缓缓道:「袁州乃漕粮中枢,粮草周转之地。当务之急,需稳住这两处,使江南钱粮能源源不绝。」
岳飞翻阅文书,略作思忖,答道:「既如此,岳某愿派部将驻守袁州,以保漕运畅通。」
赵鼎听罢,笑道:「少保此策正合吾意。只要军粮有着落,岳家军便可专心对敌,不至于陷入孤军困境。」
二人相视而笑,皆觉此策可行,遂商定后续调度事宜。
自此,江南西路军政井然,岳飞麾下兵马渐成一体,赣水西岸渐趋稳固,西路防线亦见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