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661章 燕京廷议(第3页)

 完颜宗幹听完,缓缓点头,冷笑道:「如此一来,汉人再难凝聚抗金之志。我大金,终将铁骑踏尽天下,万世为尊!」 

 众人齐声附和,殿内气氛高涨,隐隐透着一股铁血霸道的气势。 

 大金的剃发令,已经不再是一项单纯的政令,而是一场彻底的政治清算。 

 ——河北、河东、幽燕,从此将彻底成为金国的一部分,汉人再无回头之路。 

 ——而河南,则成为宋朝残余的诱饵,一个还可以苟且偷生的幻象,拖住赵构,也拖住所有想反抗的汉人。 

 ——南北之间,从此再无一体之可能! 

 三日后,兖州孔府,夜色沉沉,灯火映照着厅堂内伏案疾书的身影。孔端操笔走龙蛇,一篇惊世骇俗的檄文正徐徐成形。 

 他早已听闻风声——大金即将在旧宋三京之地册立刘豫为「齐王」,建立傀儡朝廷。这对他来说,何尝不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作为大金亲封的「衍圣公」,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这新朝之下,进一步巩固自身地位。而如今,「剃发令」的推行、刘豫伪齐的即将成立,正好给了他一个大展拳脚的契机。 

 他必须做出表态,必须抢占立场,必须成为新秩序的拥护者,而不是被淘汰的遗老。 

 于是,在着手草拟檄文的同时,他还下令——孔府所有孔子画像、雕塑,皆改换女真服饰,剃发留辫,以示大势所趋! 

 儒学至圣,岂能与旧朝同殁?孔端操深知,只有主动迎合金廷的新政策,才能让孔府继续在这乱世中安然无恙,甚至更进一步,真正成为北方士林之领袖。 

 檄文写就,他命人连夜誊抄,翌日即传遍北方各地士人聚集之所。 

 《新朝之雅政檄》 

 自古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宋室昏庸,天命已绝,今有大金奉天承运,拨乱反正,建天地之新秩,定万世之洪基,此乃天道所归,四海臣服,人心所向! 

 然北方士林之中,尚有冥顽不化之辈,未识大势,拘泥旧习,妄图复宋祚于既倾之局,实为腐儒之陋见,误己误国,贻笑大方! 

 圣人有言:「君子之道,随时而变。」自大金定鼎中原,万方归附,治化日隆,今推行新政剃发,革除旧制,以一统形貌、化育万民,此乃天命所昭,岂容质疑? 

 通天灵辫,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 

 昔周公摄政,断发文身以示诚服,终成千秋之功;今我华夏之士,岂能拘泥发式衣冠,不知应时而变?惟有弃旧图新,顺应王化,方能存身立命,名垂后世! 

 今陛下圣明,推行剃发令,扫尽遗孽,厘定新风,实乃正大光明之举!天下士民当共沐皇恩,以金发新仪为荣,以旧制遗风为耻!凡有识之士,皆当引领乡邦,率先剃发,以顺天命,以示忠诚! 

 余身为衍圣公,谨奉祖训,恭顺大金,今已率孔氏一族,改换新仪,仰体圣恩,以昭天下士林。愿同仁共勉,共扶新朝之基,共建万年之业! 

 大金天命已定,永固万年! 

 兖州衍圣公孔端操敬布 

 这篇檄文一出,整个北方士林为之震动。 

 有人大骂孔端操无耻,辱没祖宗,甘为夷狄之奴。 

 也有人沉默不语,暗自思忖该何去何从。 

 更有不少人,虽然心有不甘,却不得不承认——孔端操已经找准了大势所趋,抢先一步站在了金廷新政的风口之上。 

 随着刘豫伪齐的建立、剃发令的推行,北方的儒生们不得不开始思考—— 

 是坚守旧制,誓死不屈? 

 还是如孔端操一般,顺应新朝,自谋出路? 

 这场抉择,关乎他们的性命,也关乎他们的家族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