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承州薛庆(第2页)
薛庆眯眼看着这个书生,冷笑道:「书生能有何大计?莫不是来劝我跪下受招安吧?」
「薛将军差矣!」国奉卿昂首说道,「楚州孤悬于淮东,而承州又处险要。将军若愿为大宋效命,安抚使定会以礼相待,共谋抗金大业。」
薛庆挥手道:「放他进来,倒要听听这书生有何妙计。」
国奉卿被引入承州城,薛庆设下酒宴招待。他虽粗豪,但心机深沉,酒过三巡,方才试探道:「国主簿,赵立派你来,怕不是只为送粮草这么简单吧?」
国奉卿微微一笑,沉声说道:「将军英勇夺下承州,功盖一方。然而,光有武力还不足以守住此地。将军手下虽勇,终究人数有限。倘若金兵回援,城池岂能长保?」
薛庆脸色一沉,却未打断国奉卿的话。
「反观楚州,有兵有粮,更有彭城猛虎赵安抚使坐镇。若将军愿与楚州联合,我等愿奉将军为承州守将,协同抗金,定能成就一番功业。」
薛庆放下酒碗,冷冷道:「听起来很好,可为何总觉得是让洒家当赵立的属下?」
国奉卿并未慌乱,继续说道:「非也!安抚使大人早已奏请朝廷,承州若能归顺,将军可领‘承州兵马都监’之职。届时,将军虽受朝廷节制,却能独领承州一方,非但不需听命于赵立,甚至还可调动楚州兵力,共抗外敌。」
薛庆哈哈大笑,拍案而起:「国主簿,这般话术虽妙,却当洒家是三岁孩童吗?这‘兵马都监’看似威风,实则不过是个摆设!」
薛庆忽然目光一转,低声问道:「国主簿,听闻赵立近日与金人暗通款曲,不知此事可有真假?」
国奉卿脸色微变,却很快镇定下来:「将军莫听谣言。赵相公虽为安抚使,但始终心系社稷,与金人合作绝无可能。」
薛庆冷哼一声:「若果真如此,为何割地议和的圣旨上写着‘北人归北’?莫非赵立也是这份议和的支持者?」
「将军!」国奉卿语气一沉,「当今天子被奸臣所误,此等屈辱之事,非忠臣所愿。安抚使大人正为此事愤慨不已,才决意联合各路义军,挽救大宋于危难之中!」
薛庆没有再言语,举杯一饮而尽,起身道:「国主簿一路辛苦,今晚便在城中歇息吧。我会好好考虑你的提议。」
入夜,薛庆召集亲信议事。他坐在椅中,脸色阴沉:「赵立这老狐狸派个书生来劝降,还给洒家画了个大饼,诸位以为如何?」
焦三冷笑:「大当家,咱们若真归了赵立,他会不会趁咱们松懈时动手剪除咱们?」
另一人说道:「可若不归顺,金兵回援时,我们又能守多久?」
薛庆眯起眼睛,缓缓道:「暂且假意答应,但不能完全信他。命人加紧修缮城防,同时派探子盯紧楚州,若赵立真敢与金人勾结,我薛庆绝不会放过他!」
承州内,表面上薛庆对国奉卿的招安表示考虑,实则暗中紧张备战。楚州方向,赵立正等待国奉卿带回消息,试图借此将薛庆势力纳入掌控。而金兵在扬州和楚州的围困仍在持续,承州的这一场风云,将成为淮东战局的关键变数。
承州城,夜色深沉,薛庆正与亲信商议下一步策略,忽然探子来报:「禀报大当家,山阳漕帮二当家关弼求见,自称奉江南明教之命,有要事商议。」
薛庆挑眉一笑:「明教的人倒是来得快。走,看看他们有什么好戏唱。」
关弼被引入堂中,他四十出头,身材魁梧,眉宇间透出精明之色。他双手抱拳道:「薛大当家,关某冒昧来访,还请海涵。」
薛庆哈哈一笑,端起酒杯示意:「漕帮可是这条运河的老主,今日肯登我承州寒舍,实在是蓬荜生辉。关当家此来,所为何事?」
关弼微微一笑,直入正题:「薛大当家既然夺下承州,想必也看出这淮东运河一带,如今已是风云际会之地。江南明教势力虽尚未正式明牌反宋,但大明新朝起于江南,却已是不争之实。」
薛庆点点头:「嗯,江南的明教这几年是有点名头,但也不过是打着抗金的旗号壮大自家罢了。听说你们绿林规矩不错,北方各路加入绿林会的兄弟都能分到钱粮,洒家倒想问问,这事可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