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565章 江原会战(第3页)

 三月初二,南高丽军开始围攻平昌城。表面上,伪军与金军一同抵抗,但关键时刻,宋成洙率部突然倒戈,打开城门迎接南军。谙石剌敦禄措手不及,仓皇率部突围,却被早有准备的南军截杀。平昌城就此易手,江原道腹地的防线彻底崩溃。 

 随着朴孝廉和李公仪的军队在江原道东西两线取得连胜,南高丽大军迅速向北推进,直逼江原道沿海的金军指挥中心东界双城总管府。正红旗猛安详稳完颜希达急忙向辽东求援,但金国此时已焦头烂额,无暇分身。 

 江原道核心地区的东界双城总管府(今江陵一带)是金军在东部沿海的最后据点,扼守高丽东部的山海通道。这里不仅是金军的东线指挥中心,更是北伪高丽残余势力的象征。此前,南高丽军已在西线与南线取得全面胜利,李公仪与朴孝廉率部南北夹击,计划于东界双城实现会师,对金军和伪高丽发起最后总攻,彻底收复江原道。 

 东界双城总管府由金军正红旗大将完颜贞率军七千驻守,并联合伪高丽的两红旗部队三万人,共计三万七千兵力。东界双城因其依山临海的地理优势,被金军视为「东海屏障」。 

 南高丽军计划以两路大军合围:朴孝廉所部由原州北上,经太白山脉,切断金军南向逃路;李公仪所部由溟州东进,封锁东界双城与沿海的联系。 

 两路大军同时推进,对东界双城形成合围之势。金军试图以骑兵突袭北线的李公仪部,但遭遇埋伏,损失惨重,退回城中固守。朴孝廉则命高丽水师封锁双城港口,阻断金军的海上补给。 

 在完成合围后,李公仪再次展现其擅长的心理战术。他派使者携带投降书入城,对伪北高丽将领提出优厚条件,强调南高丽军不计前嫌,只要伪军脱离金军,既往不咎。 

 北高丽的指挥官赵元浩对此动摇,暗中与李公仪取得联系,承诺在决战中率部倒戈。 

 与此同时,朴孝廉命士兵昼夜不停地敲鼓,制造强攻的假象,令城中金军疲于应对,士气逐渐低落。 

 王楷亲赴前线督战,对将士们宣示:「金人与西京伪军横行我故土数年,掠我百姓,辱我山河。今日,我等当以血洗血,复我祖宗三千里江山!」 

 在平昌的军议上,王楷总结道:「江原道的胜利不仅在于地盘的收复,更在于人心的争取。宋成洙等北将的投降说明,北高丽伪军并非铁板一块。我们要继续利用这一点,分化瓦解敌军。同时,需巩固江原道的统治,休养生息,为下一步北伐做好准备。」 

 三月初五黎明时分,南高丽军正式发起总攻。朴孝廉指挥主力在东门发动猛烈攻势,以投石机轰击城墙,吸引金军主力防守。李公仪部从西南山道展开奇袭,伪军赵元浩趁机倒戈,打开西门迎接南高丽军入城。 

 金军因腹背受敌而溃散,完颜贞试图率残部向海港撤退,却发现港口早已被南高丽水师封锁。最终,他被迫带领亲卫突围,不幸在乱军中被俘。 

 东界双城被完全攻占后,南高丽军迅速展开清剿行动,将城内残余金军和伪军肃清。降者优待,降兵并入南高丽军,伪高丽的家属则被遣返乡。对拒降的金军将领与伪军首恶进行公开审判,斩杀首恶,安抚民心。 

 东界双城的收复标志着江原道战役的全面胜利。南高丽军彻底肃清了金军与伪北高丽在江原道的势力,并通过对投降者的优待政策赢得了更多地方势力的支持,为下一步北伐积累了重要的政治和军事资本。 

 东界双城的失守也使金国在半岛东部的战略布局彻底崩溃。南高丽军掌控了整个东部沿海地区,并威胁到金国后方的婆速路、曷懒路地区,迫使完颜吴乞买调动更多兵力回防,缓解了中原的军事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