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565章 江原会战(第2页)

 春州与原州的相继失守,使金兵在江原道南部的防线全面崩溃。南高丽军不仅彻底肃清了金军与伪军在南部的势力,也为进一步北上、与西线军在江原道核心地区会师奠定了基础。 

 朴孝廉随后分兵驻守两城,并命工匠加固城防,为高丽军巩固战果、保障后勤补给创造了有利条件。 

 南高丽西线军由李公仪率领,自开京向东目标是收复战略要地交州。这座城池是江原道西线的重要枢纽,控制着通往江原道腹地的道路。金军正红旗一支千人骑兵队驻守交州,伪军两红旗部队约五千人驻守周边地区,由金军猛安详稳潘朮古敦宁指挥。 

 交州城南部的雉岭,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也是金军设伏的重点。李公仪派出斥候侦查,发现敌军在山道两侧埋伏了两红旗伪军,企图截断南高丽军的补给线。他当即调整部署,命先锋部队正面牵制,同时派一支山地部队从雉岭东侧的密林迂回至敌军后方。 

 十月十二日,雉岭战斗打响。先锋部队佯装试探性进攻,伪军中路出击时,却遭到山地部队的背后奇袭。敌军腹背受敌,阵脚大乱,伪军主力被歼灭,余部向交州溃逃。 

 李公仪率大军迅速占领雉岭,切断了交州与溟州的联系,为后续战斗奠定了基础。 

 二月十五日,南高丽军抵达交州城下。潘朮古敦宁凭借城池坚固,企图死守待援。李公仪则采用围而不攻的策略,他命人封锁城外水源,并派出骑兵骚扰城内补给线,断绝城中粮草。 

 与此同时,他还命使者前往城中,向伪军首领金弼勋宣示:「金?:女真人无信,北伪军为其效命,不过是弃子罢了。高丽复国大业,乃顺天应人之势,归顺者可保全宗族,不归者将同北伪俱亡私密达。」 

 金弼勋原本对金人心怀怨恨,又见南军攻势强劲,士气高昂,便暗中与李公仪联络,答应于城破之时倒戈。 

 十月二十日,南高丽军发起总攻。伪军突然内部反叛,打开城门迎接南军。潘朮古敦宁见大势已去,试图突围,但在混乱中被乱军斩杀。交州城遂告失守,南高丽军顺利占领。 

 交州失守后,溟州成为西线金军与伪军的最后防线。金军猛安详稳完颜勖集结残余兵力,加上北高丽伪军两千人,企图固守溟州。但由于南高丽军在交州之战中表现出强大战斗力,金伪联军内部已经士气低落。 

 李公仪未给敌军喘息之机,命部队迅速北上,于二月廿五日抵达溟州城下。他命先锋部队展开佯攻,同时以轻骑兵封锁溟州四面通路,使城中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完颜勖意识到南高丽军的战术,试图组织突围,但南军对地形的熟悉程度远胜金军,每次突围行动都被南军成功压制。 

 二月廿八日,南高丽军发起夜袭。步兵冒雨冲击城墙,火油点燃城内营房,制造极大混乱。溟州守军最终失去抵抗能力,城池被攻陷。完颜勖试图自刎,却被南军生擒。 

 交州、溟州相继失守后,江原道西线金伪联军的防御体系完全崩溃,南高丽军得以全面掌控江原道西部地区。 

 李公仪在战后对俘虏进行甄别:伪军归降者安置于后方屯田;金军高级将领则押送至开京,由王楷亲自审讯。 

 三月初,李公仪的部队已越过山岭,逼近江原道的战略要地——平昌城。这座城池是金军和北高丽伪军的重要防线,由正红旗猛安详稳谙石剌敦禄指挥,兵力近万。 

 李公仪深知硬攻损耗巨大,于是决定采用计策。他派使者携带一封密信潜入城中,直指北伪军将领宋成洙,劝其倒戈。信中写道:「宋?:金人视高丽人如畜,君等虽为将,却终日受辱,何必助纣为虐私密尬?南军为王师,收复失土,君若归顺,不但可免祸患,更可立下奇功,名垂后世私密达。」 

 宋成洙本对金人心怀不满,加之南军攻势猛烈,便暗中联络其他伪军头目,决定里应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