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第五〇一章:上河全图(第2页)
「这……金明池的部分,不就是后世那幅《西湖争标图》?」她微微皱眉,指尖轻轻滑过画卷上的金明池区域。她突然意识到,原来那幅传世名作竟是从这幅完整画卷中裁下的一部分。
她继续细看画卷,发现皇宫部分印着赵佶的小印章,两条细小的双龙纹隐隐透出皇家威严。而在西城部分,则有蔡京亲笔题写的一首五言诗,墨迹遒劲、气势非凡。这些细节几乎可以解释后世为什么只有右半部分流传下来——赵佶的双龙小印与蔡京的题词无疑让画卷本身更加贵重,在后面多次动荡的乱世中,它们被分割售卖、流散失传已是常态。
「难怪……难怪后世的画卷只有右半部分,金明池和皇宫西城这一段早已消失不见。」方梦华低声叹息,心中涌起复杂的情感。
这幅完整的《清明上河图》,不仅是艺术瑰宝,更是北宋繁华的见证。画中的街巷、舟楫、宫殿、城门,甚至普通百姓的衣着、器物,皆栩栩如生,活脱脱再现了汴京城盛世的每一处角落。
然而,她深知,此刻手中的这份完整图卷,或许是它最后的完整模样。从靖康之变开始,汴京不再是汴京,繁华如梦,盛世成空。这幅画不仅见证了宋室的盛极而衰,也记录了亡国前最后的荣光。
她的目光再次落在画卷上,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一个大胆的念头——如果能将这幅画带回21世纪,这将是无价之宝,堪称国宝中的国宝。
这不仅是艺术价值的体现,更是历史的挽救。后世无论多么精致的《清明上河图》版本,都只记录了东华门外的部分繁华,而这一幅完整画卷,却描绘了整个汴京的全貌,包括那些后世已不存的宫殿和金明池龙舟竞渡的胜景。
「如果我能把它带回去……那价值根本无法用金钱衡量。这不仅是宋朝的顶级瑰宝,更是全人类文化的至高遗产。」
她突然笑了一下,轻声自嘲:「连这种事我都能想着带回21世纪,真是痴人说梦。不过……如果它留在这里,我也不能让它再度流落、残损。」
微风穿过窗缝,吹动了画卷的一角。她轻轻抚平卷面,将目光落在西城空地部分的蔡京题诗上。
「丰、亨、豫、大……」她喃喃念出这四个字。虽然只是一首五言藏头诗,但无论是笔法还是意境,都透着自鸣得意的气息。
这四个字看似吉祥,实则隐藏着宋朝君臣的迷醉与自满。这是一种表面的兴盛,背后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虚妄。「丰」者,表物质富足,却不见分配均衡;「亨」者,代表通达顺畅,却是对民生困苦的无视;「豫」者,安乐无忧,却是对危机的麻木;至于「大」,更是以虚伪的气派掩盖内里的衰败。
她的目光顺着画卷慢慢移动,西城外的金明池一片热闹景象,画中皇帝赵佶与群臣饮宴,水上龙舟竞渡,岸边百姓人头攒动,仿佛一幅天堂般的盛世图景。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掩盖住她眼底的冷意。
「这幅画的完成时间,大概是五年前吧?」方梦华指尖轻轻敲着画卷,低声说道,「那个时候,宋江已经被招安,方腊也刚被平定,我来到宋朝勉强留住了方腊起义军火种。开封城内醉生梦死,城外民不聊生……哪怕这些动荡的影子只要一抬头就能看见,但赵佶却画着龙舟宴游,自欺欺人地把这称作盛世。」
她声音中带着冷冷的嘲讽。
那年北宋在表面上确实达到了一个极致的繁华:开封城内,商贾云集,货物充盈;汴河上,千帆竞发,灯火通明。然而,这一切都是将无数资源榨干集中在一地的结果。地方上的百姓饿殍遍地,稍有不满便被「刁民龆龀不留」,甚至连抵抗金兵的军队都无法得足够的粮饷。而在赵佶与蔡京的眼中,这些不过是锦绣盛景中的微不足道的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