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503章 第五〇一章:上河全图

 永乐八年五月初一,觉华岛的一间石室中,窗外阳光透过裂隙洒进来,映照在桌上摊开的书画卷轴上,墨色微微泛光。方梦华静静地坐在案前,一卷卷翻阅着从金兵辎重中截获的书画。 

 当她小心地展开一幅泛黄的绢帛时,墨迹流畅而不失飘逸,字里行间蕴含着无尽风骨。那是王羲之的《远宦帖》。 

 她轻轻读出上面的文字,心中泛起复杂的情感。这是千年前东晋名士的手迹,而如今却命运多舛,随着战火辗转至此。 

 接着是一幅《快雪时晴帖》。她记得这幅作品原本是《三希帖》之一,但在后世已然流落海外。如今,它完好无损地呈现在她面前,墨迹如新,足见赵佶对其的珍爱。 

 「这一笔一划,比后世的临摹本真是天壤之别啊……」她喃喃自语,指尖抚过卷轴,仿佛能触及到那个久远的时代。 

 她的目光被另一幅画吸引住了——那是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画中女子衣袂飘然,动作婉转,宛若一首无声的乐章。她细细打量这幅被誉为“画中圣经”的杰作,心中感慨万千。 

 「这幅画后世也只有残卷,而这里竟然保存得如此完整……顾恺之若能知道自己的作品千年后竟落在我手里,不知会作何感想。」 

 她又展开一幅《虢国夫人游春图》,画中盛唐贵妇骑马出游,神态端庄而雍容华贵。她闭上眼,仿佛能听到蹄声轻响、珠钗叮当,那是一段唐朝的盛世回响。 

 翻阅间,她注意到有不少画作的落款是赵佶自己的收藏印鉴。作为艺术家皇帝,赵佶的眼光确实卓绝,几乎每一件作品都堪称旷世瑰宝。 

 然而,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名作之外,还有许多她从未见过的画卷。这些作品极可能是在靖康之变后失传,令后世无缘得见。 

 她打开一幅题为《临江秋色图》的画卷,画中山水空灵,意境幽远。虽然落款模糊,似乎是五代时期画家作品,但画面上的笔触、构图都显示出极高的艺术水平。她抬起头,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个念头——这或许是历史上从未记载、却惊艳时光的无名杰作。 

 看着这满桌的稀世珍品,方梦华不禁感慨万分。这些书画的价值,即使只是随便一幅,若能带回21世纪,足以轰动整个艺术界。她想起了那个被林雪峰阴谋陷害指使袁美华夺走的前世自己——方家那二十亿巨额财富被无耻手段侵吞,连带着自己生命的葬送。 

 「二十亿?」她冷笑了一声,「要是带着这些回去,别说二十亿,翻十倍也不过分。」 

 她伸手拂过《快雪时晴帖》的边角,指尖有些颤抖。这不仅仅是财富,更是千年文化的积淀,是跨越时空的珍宝。她深知,这些书画如今虽在自己手中,但时局动荡,稍有不慎便可能灰飞烟灭。 

 石室内的光线在午后最为充足,温暖的阳光洒在最后一副压箱底画卷上。它比其他卷轴都要宽大,且保存得尤为完好。方梦华站在桌旁,呼吸微微急促,双手压住画轴的一端,缓缓展开。 

 随着画卷的展开,一幅精致无比的画面徐徐展现。她的瞳孔骤然放大,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嘶……是《清明上河图》!」她喃喃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 

 但片刻后,她又发现了不同寻常之处——这幅画明显比后世所见的《清明上河图》更加庞大,内容更为完整!她目光从右侧的汴河部分移到左侧的画卷,眼神渐渐凝聚。 

 画中描绘的是东华门内皇宫的景象,恢宏壮丽的宫殿、流光溢彩的金銮殿,直至汴梁西城的金明池。池上波光粼粼,龙舟竞渡,百舟争流,龙旗飘扬。画中赵佶与文武大臣在观舟台上开怀畅饮,周围民众也沉浸在节庆的氛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