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452章 第四五〇章:台北气球(第2页)

 「目前台北的三大目标:一是稳定粮食生产,二是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三是建设更多的学校和工坊,让难民的孩子有书读,百姓有事做。」吕将朗声说道。 

 方梦华补充道:「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城防必须过关。台北虽偏安海外,但一旦江南动荡,迟早会吸引敌人的目光。未来,我们要重点加强港口和城墙的防御,同时培训更多的民兵。」 

 一名官员担忧道:「教主,这些河北难民

虽然安顿下来,但他们对舟山军的归属感还不够强。若是敌军入侵,恐怕难以齐心协力。」 

 方梦华沉思片刻,道:「归属感来自于认同。对这些难民来说,土地是最好的纽带。分田到户,让他们看到希望,他们自然会守护这片土地。」 

 另一名官员提出:「教主,若能设立更多的小学校,不仅能教育子女,也能通过孩子影响父母。」 

 方梦华点头:「正有此意。教育是根本,但我们也不能忽略成人教育,尤其是农技和手工业的培训。」 

 吕将总结道:「教主,此地虽小,但有您这样的领袖,将来必然能成为百姓心中的乐土。」 

 方梦华淡然一笑:「乐土也好,庇护所也罢,都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在乱世中活下去。今日的一切,都是为未来铺路。」 

 夜幕降临,台北城灯火通明。虽身处乱世,但这里却显得井然有序,充满希望。而方梦华心中明白,这一切的安宁背后,是她对未来沉重的承诺与不懈的努力。 

 翌日,东海的冬天带着温润的凉意。清晨,方梦华在台北市的希望小学外驻足,耳畔传来琅琅读书声。稚嫩的童声在早晨的薄雾中透着生机,和北方残破的消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身旁,台北市长吕将恭敬地说道:「教主,这批孩子大多是河北来的难民,原本不少人失去了父母和家乡,但现在有了安定的生活,也开始识字了。罗秀的几个孙女教得很好,学生们进步很快。」 

 方梦华微微颔首,推门走入教室。一位身着简朴青衫的女教师正在黑板上写下一道算术题。她神色专注,语速轻缓:「二亩田一日需浇水五桶,五十亩田需多少桶?」 

 教室里,七八岁的孩子们正拿着木板和粉笔低头计算,不时窃窃私语。一位男童高举手大声回答:「需要一百二十五桶!」女教师点点头,露出微笑:「很好,下一题。」 

 方梦华望着这一幕,心中生出些许宽慰。 

 女教师回身时,发现教主站在门口,顿时一怔,连忙行礼:「教主。」 

 「罗兰,不必多礼。」方梦华微笑着说道,「继续上课,我只是路过看看。」 

 罗兰有些局促,低头答应了一声,但很快便调整好状态,继续授课。 

 吕将轻声道:「教主,这些女孩原本刚到舟山时,因缠足无法行走自如,是回春营陈妙贞大夫用了两年时间为她们治好。她们从舟山希望小学毕业后,带着一腔热情自愿来到台北任教。这些孩子能有现在的学习环境,多亏了她们的耐心与坚守。」 

 方梦华轻叹一声:「罗太公有如此后人,是他的福气。缠足之害,祸及数代。若能以教育为引,将来改变风俗,此地必能焕然一新。」 

 希望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正在嬉戏,伴随着朗朗读书声,整个校园透出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突然,一个孩子惊呼:「快看,天上飞过来了好多彩球!」 

 孩子们纷纷抬头,看到从西南方向飘来的五彩气球,像一群自由的鸟儿,在微风中悠悠而来。操场上一阵欢呼,许多孩子指着天空雀跃不已。 

 站在教室门口的方梦华瞬间脸色凝重。她眯起眼盯着那些气球,隐隐觉得不对劲。多年战场的直觉告诉她,这绝不是单纯的装饰。下一秒,她瞳孔微缩,脱口而出:「陈宇!」 

 她大声命令:「所有人,立刻进避难所!快,散开!」 

 吕将与其他守卫立刻行动起来,组织孩子们疏散。然而,气球已然飘至操场上空,突然一阵连锁爆炸响起,气球的绳索下坠着的震天雷一个接一个地砸向地面,爆炸的火光将台北市的宁静撕成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