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452章 第四五〇章:台北气球

 永乐七年十一月初一,寒风凛冽的北方正处于战乱的泥淖,而东海彼岸的台北盆地却是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半年前,舟山军在方梦华的主导下,完成了台北市的初步建设,这座城市成为了明教势力在东海的一个新据点。 

 方梦华站在城北的一座高台上,俯瞰着整个新城布局。台北市依托淡水河而建,河港繁忙,船只往来不绝,街道两旁的新式民居整齐划一,早市上人头攒动,摊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尽管城墙和城内设施尚未完全建成,但新城已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身旁的司徒芳指着远处刚刚竣工的一座青砖粮仓,笑道:「教主,这座粮仓储粮足够一万人吃半年,再加上附近农田已经开始产出,未来再不必担心粮草匮乏的问题了。」 

 方梦华点了点头,语气却显得冷静:「粮仓能满是好事,但兵工厂和军营的建设不能耽误。只要中原未定,我们在这里的根基随时可能受到威胁。」 

 罗勇此时也从旁插话:「教主,最近海贸路线已经恢复,盐、铁、布匹等物资源源不断。北方虽然战火连绵,但大琉球已经吸引了不少江南流民前来,我们的人力和物资都在增加。」 

 方梦华听罢,眼中却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她轻声道:「我们不是来做土皇帝的。台北若要真正繁荣,靠的不是一城一地,而是开放、交流、共建共享的未来。」 

 不久后,方梦华一行人沿着淡水河来到港口。船坞里,一艘正在修建的大型商船引起了她的注意。这艘船船身宽大,船舷高耸,显然是为长途海航而设计的。 

 负责管理港口的陆大春上前禀报:「教主,这艘船是按照您提出的新样式建造的,舱内可以装载数百石货物,预计一个月后便能下水试航。」 

 方梦华上前查看船只,手抚着光滑的木板,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神情:「很好,这样的船,不但能发展海贸,也能确保我们与舟山军本部的联系更为密切。」 

 陆大春点头道:「没错。如今各地局势动荡,很多江南商人愿意把货物交给我们运送,这条海贸路线已经成了许多人眼中的救命稻草。」 

 司徒芳站在一旁,插话道:「教主,这也是个好机会。若能掌控海运,咱们在江南甚至中原的影响力都会提升。」 

 方梦华望着远方辽阔的海面,心中却在思考更长远的未来。她缓缓道:「海运的确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让这片土地成为承载文明的基石。」 

 方梦华与台北市长吕将一同前往北郊试验田。这片土地原本是一片荒芜的湿地,如今却分布着整齐的水田与果园。引水渠纵横交错,灌溉系统已经初步建成,田间劳作的人们正忙碌着种植作物。 

 一名技术人员正向方梦华汇报:「教主,这片试验田中种植了甘蔗、木瓜和香蕉。这些作物虽然产量尚未完全显现,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台北的气候非常适宜种植。特别是香蕉,一年可以收成两到三次,果实丰硕。」 

 方梦华走到香蕉田旁,摘下一串成熟的果实,闻了闻香气,轻声道:「如果推广种植,这些经济作物可以为台北带来持续的收益,成为我们的另一道生命线。」 

 技术人员继续道:「此外,这片水田分给了河北来的难民,每户五十亩,他们只需缴纳一成的租金,其余收益归自己所有。这些百姓对教主感恩戴德,纷纷表示愿意长久留在这里。」 

 方梦华点了点头:「民以食为天,让他们在这里扎根,不仅能维持生计,更能为我们台北市提供稳定的人力。接下来,你们可以多研究轮作和复种的技术,提升土地利用率。」 

 吕将附和道:「教主所言极是。这半年里,难民逐渐安居,粮田和经济作物也有了起色。如今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这里的农产与东南沿海的市场连接起来,发展贸易。」 

 方梦华微微一笑:「船只已经建好,港口也在扩建中。待到春暖花开之时,我们的船队就能从台北出发,带着这些农产销往更远的地方。」 

 傍晚时分,方梦华召集台北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在城内议事,吕将主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