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第二七〇章:十旗整编
天会三年春,完颜希尹在金国首都上京重点推动针对全境各族军民「十旗」化整编的改革,这项政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完颜希尹三年前从大名府翠云楼一部名为《鹿鼎记》的话本中,得知另一个「虚构」女真政权——清朝的八旗制度并得到先帝完颜阿骨打的赞许。在其中,他看到了女真人如何利用严密的旗制,将庞大的军政体系融为一体,并成功建立了强大的帝国。希尹深感启发,认为金国若要长治久安,必须以更完善的制度将多民族部族整合,从而增强对全国的控制力。
在他的推动下,金国逐步开始对原有的猛安谋克制进行改编,采用了十旗制,最早从女真人本族开始,逐渐推广到渤海人、契丹人、奚人、汉人以及北高丽的附属地区。
金国原有的猛安谋克制度,在军事上虽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金国版图的扩大,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开始逐渐浮现。完颜希尹敏锐地察觉到,统治不仅仅需要武力,更需要一套稳定的组织架构,以彻底巩固金国对新征服领土的统治。
女真十旗是「十旗」化的核心,也是整个计划的基础。完颜宗干、完颜宗翰等金国宗室成为女真十旗的首领。每个旗下编制了十个谋克女真精兵,并进行了军事训练强化。这些女真贵族兼任地方行政官职,对各旗进行全面管理,保证了金国核心军队的战斗力与忠诚度。
女真十旗旗主:正黄旗完颜吴乞买、镶黄旗完颜宗干、正白旗完颜宗翰、镶白旗完颜蒲家奴、正蓝旗完颜宗望、镶蓝旗完颜斜也、正红旗完颜希尹、镶红旗完颜银术可、正黑旗完颜宗弼、镶黑旗完颜娄室
渤海人自唐代以来就在东北地区形成了独立的文化和军事力量,金国灭辽后,渤海人成为其重要的一部分。希尹将渤海的旧部整合为渤海十旗,并以渤海本地的贵族领袖为旗主。这些旗队不仅需要负责军事任务,也兼管当地的经济与农业,逐渐形成了一个半自治的管理体系。
在辽国灭亡后,大量契丹贵族和奚人(鲜卑)逐渐归降金国。希尹有意以旗制来控制这些尚有强烈独立倾向的族群。他将奚人和契丹人分别编入十旗,并在其中加入金国的监察机制,确保这些原辽帝国的臣民能够效忠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