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毛笔(第2页)

  虽然我们如今用的毛笔,相传是秦朝监督修筑万里长城的将军蒙恬首创,可是毛笔的发明权不能全归功于蒙恬一人。

  因为在1954年,从湖南长沙左家公山一座史前古墓里发掘出来了整套的书写工具,证明了毛笔最早的实物是在距今2500年左右,也就是战国中期的楚国,直接表征在蒙恬之前就已经有所谓毛笔了。

  而殷墟研究表明,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中国人就已经开始用毛笔写字,虽然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商代文献是甲骨文,但有充分的资料表明,商代的日常书写并非“刀笔文字”,而是与秦汉以后写在竹简或木片上的文字一样。

  因此有学者推断,商代人的日常书写其实就是毛笔字,但是由于书写材料、毛笔字不能长久保存的原因,这才只有刻在坚硬卜骨上的甲骨文保存了下来,进而见证了五百余年商王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的存在,但是甲骨文也应该是先用毛笔写出,然后再用利器刻出的。

  而且还有研究表明:毛最早笔产生于我国新石器时代,我国使用毛笔写字作画的历史也已经有数千年之久,彩陶上的图画和纹样应当是由毛笔描绘在初胚上的。

  尽管专家学者都已经推断出毛笔的具体来历,但至今最多的认可的,却还是蒙恬创造毛笔,并流传下来一个很有意思的传说故事。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

  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书写速度非常很慢,而且那种笔十分的坚硬,墨水蘸的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墨水蘸多了又直往下滴,甚至会把非常贵重的绢给浪费了。

  因为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笔的念头,而这次又要写大量的战况报告,所以他的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