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河西营的未来(第2页)
虽然很年轻,但是做事沉稳,心中有数,眼前此人这幅信手拈来的态度,说明此人对军队的操练并不是随便想想,而是深思熟虑,且有真正的思路,否则不会如此轻易。
过了片刻,王信写完了,等字迹干透,然后交给陈言。
送走了陈言,王信才叫来张灿等人。
“操练火器的事大概是准了。”
既然上头关注,说明心里认可,不过是要多了解些,应该不会错,王信告诉众人:“五百名鸟铳手,一百二十名炮兵从全军挑选出来,以各项考核为准。”
众人一脸严肃。
这并不只是简单的操练火器,而是关乎整个河西营的未来。
因为河西营有两千人。
又要训练骑兵,还有健全后营的管理,如今要抽调六百二十名士兵,那么以后的河西营将分为三部,一部骑兵,一部后营,一部火器兵。
营里还有的弓兵等,地位将会是辅助。
“将军要求炮兵每个人要善于数学,这点是不是要求太高了。”汤平忍不住开口,不光是下面的士兵,连很多将领也叫苦连天。
以前要认字,还要会写,很多人跟不上了,现在又加上算数,且不是简单的算数,各种看起来让人目瞪口呆的算数方式,更多的人跟不上。
“菜就多练,跟不上就多学。”王信摇头拒绝。
任何事都不应该固定下来。
比如经商,经商的商人从竞争中走出来,那么
活力越高,潜力越大,竞争力也越强。
又比如军队。 军队从来就不应该是一潭死水,而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不光是对军队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符合战场需求的。
河西小营的两千人,每打一仗就会有伤亡,十仗下来,河西小营也就废了,所以需要不停的进出人,通过人数的在增加,把这个伤亡率降低下去,达到士兵们可接受的比例。
但是对于很多将领是不愿意的。
自己辛辛苦苦养出来的家丁,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信任,就这么放走了,重新招个新人进来,哪个将军愿意这么干?
这也是很多将领不愿意用自己的精锐去打仗的原因,而战争本身就是要投入精锐的。
王信有自己的优势。
不光士兵要进步,军官更要进步,每隔几年需要走一部分士兵,再重新招募一部分士兵,甚至淘汰一批军官,这样的军队才能永远年轻。
别人做不到,或者不愿意去做。
自己要做。
因为自己不怕手下们三心二意,三心二意的人会在第一批被淘汰。
如此高的要求,又要手下们忠心,别人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到,需要靠猜,自己不用,也知道怎么去做,老话也说的明白了,只看愿不愿意去做罢了。
四个字:以身作则。
简单的四个字,却能让绝大多数人望而止步。
所以王信从来不怕别人学自己。
何况自己并没有那么淳朴,私心也是不小,因为有自己的优势存在,才敢这么去做,因为这么做对自己而言效果最好。
又能带出一支铁打的军队,而且还对自己一片忠心。
并不是为了害人。
自己不害人,但也要防着别人害自己。
王信的要求获得了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