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清查内务府贪腐(第3页)


 凌霄仿佛已经看到,小李子一行人穿梭在紫禁城的各个角落,仔细询问、认真记录。


 等待他们的,将是一组触目惊心却又无比真实的数据。


 而这些数据,将成为他接下来的改革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他必须借助这些数据,向那些参与内务府贪污的守旧派和王公大臣们亮刀子。


 凌霄继续翻开从内务府取来的账本。


 这些账本似是一扇扇通往黑暗深渊的大门,每一页都隐藏着惊人的秘密。


 随着凌霄对账本审查的深入,内务府那令人发指的腐败,如同一张巨大的黑网,逐渐清晰地展现在他眼前,且已渗透至财政、工程、人事、文物管理等各个关键领域。


 财政方面,账目混乱得令人咋舌。


 收入与支出的数字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肆意篡改,大量银两在不明不白中消失不见。


 本应严格监管的皇室收支,在内务府的操控下,成了他们谋取私利的工具。


 工程的账目更是漏洞百出,一些毫无必要的工程被虚报预算,巨额资金被层层盘剥后,真正用于工程建设的银两少得可怜。


 原本应是精良坚固的建筑,在这种贪腐的阴影下,质量堪忧,成为豆腐渣工程的温床。


 人事管理上,卖官鬻爵之风盛行。


 那些无德无能之人,只需送上足够的银两,便能在内务府谋得一官半职。


 这些人上任后,为了一己私利,变本加厉地搜刮民脂民膏,进一步加剧了内务府的腐败。


 文物管理领域同样未能幸免,珍贵文物被私自典当、盗窃的情况时有发生。


 内务府的官员们为了谋取钱财,将宫廷珍藏的稀世珍宝视为私人财产,随意处置,导致无数皇室宝物流失。


 凌霄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前世。


 那时,自己仅仅是在史书中看过关于皇宫内务府腐败的记载。


 那些关于内务府欺骗皇帝太后的描述,在当时的他看来,或许还带着几分怀疑——堂堂皇室,怎会被一群奴才如此蒙蔽?


 然而,如今亲眼看到御膳茶房的采买账册,那惊人的数字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头。


 一颗鸡蛋,在账本上竟高达 30 两银子。这是何等荒谬的数字!


 在民间,这几乎是普通百姓几个月的生活开销。


 而在这里,却成为内务府官员中饱私囊的常规操作。


 凌霄终于明白,历史上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谣言背后,往往是真实发生过的悲惨现实。


 他深刻地感受到,内务府的腐败,本质上是权力不受制约下的系统性掠夺。


 这种掠夺如同一个无底洞,不仅将清朝的国库掏空,使得国家在面对内忧外患时,毫无经济实力去应对,军队缺乏粮饷,武器装备陈旧落后,国家防御形同虚设;


 更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引发了连锁反应,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这种腐败,已然成为近代中国政治衰败的一个生动缩影。


 它如同一条毒蛇,紧紧缠绕着大清王朝,使其逐渐失去生机与活力。


 政治上的腐败导致决策失误,官员们只顾着谋取私利,无人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军事上的腐败使得军队战斗力低下,在列强的侵略面前,一败涂地。


 经济上的腐败让国家财政陷入困境,无法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发展。


 凌霄心中涌起一股沉重的使命感。


 他深知,要想改变这一切,必须从根本上打破这种权力不受制约的局面,对内务府进行彻底的改革。


 否则,皇室必将在这腐败的泥沼中越陷越深,直至走向灭亡。


 而他,作为这场变革的关键推动者,将肩负起这份沉重的责任,哪怕前路布满荆棘,也绝不退缩。


 必须想方设法争取到皇额娘与醇亲王的支持,让民国政府介入内务府贪污一事。


 需要醇亲王尽快在民间散布紫禁城内务府的贪污事实,成为民间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