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清查内务府贪腐(第2页)


 以御膳茶房为例,按照礼制,按现有人员规模,其采买量本应大幅减少,然而账本上显示的采买量,即便在昔日后宫人数众多时,也属极高。


 这其中,必然存在着巨大的浪费和贪污行为。


 在宫女太监的服饰供应上,礼制对于不同等级的服饰材质、样式和颜色皆有明确规定。


 可实际检查中,凌霄发现,许多宫女太监所着服饰,在账册上记载的出入数量之巨,远远超出了正常的使用范畴。


 再看珠宝首饰,按理说,随着人口减少,各类珠宝的需求应大幅下降,然而账目上的采买记录却与之相悖。


 凌霄紧锁眉头,心中的怒火渐渐升腾。


 这明显违背常理的现象,无疑是内务府贪墨的又一铁证。


 内务府的诸多官员无视祖制,肆意妄为,将皇家的尊严与威严弃如敝履,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是寄生在皇权上的毒疮。直到最后一刻仍在吸食帝国的骨髓。


 凌霄通过账册的种种蛛丝马迹表明,内务府的贪腐已经超越常规财政舞弊,演变为政权崩溃后的疯狂掠夺,明面上对皇室各种忠心不二。


 凌霄双手紧紧握拳,他心中已经发现要改革内务府是做不到了。


 只有将这内务府的贪腐行为彻底揭露,在朝会上以及民间传播出详实的证据,引起广泛的议论。


 单靠皇额娘的支持与醇亲王的协助,皇室并不能独自做主,对内务府做出改革。


 这其中的阻力之大,是从前凌霄从没想过的。


 总以为争取到了隆裕皇太后及醇亲王的同意和帮助,能够改变内务府。


 现在想想自己还是太天真了。


 但总得让那些妄图破坏祖宗礼制、中饱私囊的人受到应有的惩处。


 只有引起民间广泛的舆情讨论,凌霄才好借助此次契机,或许可以求助袁世凯。


 才能对皇宫的管理进行全面整顿,恢复礼制规范,削减不必要的开支,让这紫禁城重新回归到有序、节俭的轨道上来。


 凌霄独自坐在养心殿大殿的书案前,目光有些空洞,思绪却飘回到了刚登基后的那段时光。


 彼时,隆裕皇太后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同时应对财政拮据的难题,毅然决然地做出了裁撤冗余太监的决定。


 那一道旨意下去,千余名太监被裁撤出宫。


 当时的凌霄,虽觉得此举有些突然,但也为皇太后的果敢和为朝廷分忧的决心所理解。


 可如今,随着对内务府账本的深入审查,凌霄的思绪愈发沉重。


 他清晰地记得,慈禧太后离世时,紫禁城内的太监数量竟将近三千名,宫女也有近千名之多。


 这还仅仅只是紫禁城内的太监与宫女数量,若再加上御膳茶坊那些忙于采买、烹饪、打杂的厨子杂役。


 内务府下属各个机构中的大小官员,以及内务府辖下的众多太监、工匠和杂役,那整个紫禁城的非生产性人员数量简直超乎想象。


 凌霄微微皱眉,心中暗暗估算着这些人员的消耗。


 他们每日所需的衣食住行,每一项都是不小的开支。


 而这些开支,对于本就财政紧张的朝廷来说,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更何况,这庞大的队伍中,又有多少是真正尽职尽责、为宫廷事务尽心尽力之人?


 又有多少是在尸位素餐,靠着朝廷的俸禄肆意挥霍?


 “不行,当务之急必须要知道后宫中确切的人数!”


 凌霄猛地站起身来,唤来了太监,神色严肃地说道。


 “你立刻带人去协助小李子,仔细摸排后宫中究竟有多少太监,还有宫女。”


 务必要一个不差地把人数查清楚,还有他们各自的职责分工,都给朕详细记录下来。”


 太监微微一怔,随即忙不迭地点头应道:“嗻,奴才这就去协助小李公公,定当将此事办得妥妥当当。”说罢,便匆匆带着几个机灵的小太监离开了养心殿。


 凌霄望着太监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如此庞大的人员配置,不仅耗费着巨额的银钱,更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腐败与懒惰的风气。


 这无疑就是内务府贪墨的一个重要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