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愚园集会(第2页)


 众人一时陷入沉默,唯有风吹过轩外竹林,沙沙作响。


 良久,陈三立打破沉寂:“罢了罢了,既然世道如此,我们这些文人,也只能在诗文中寻些慰藉。太夷兄,今日可得拿出新作,让我们一饱眼福!”


 郑孝胥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正有此意,还望诸位不吝赐教……”


 池中锦鲤穿梭,惊起层层涟漪,几片晚开的杜鹃花瓣随波荡漾。


 郑孝胥指着对岸新修的“延清阁”,檐角铜铃随风轻响:“此阁去年修葺,特意保留了些旧砖,倒也别有一番韵味。”


 陈三立轻抚廊柱上斑驳的朱漆,低声吟道:“劫尘经眼老僧闲。”


 李瑞立刻接道:“聊凭觞咏慰跻攀。”二人相视一笑,这两句诗,道尽了遗老们的心境。


 行至“漱玉轩”,紫藤如瀑,垂落架下。


 郑孝胥对好友提议到,刚才我等各自吟诗,不如写下以作诗集备用。


 众人自是拍手称快,陈三立抚摸着胡子,说到如此甚好,也能记录我等在此游玩的心路历程,也不妨来此一遭。


 李瑞也是附和着点头说到,如此雅事我等留下墨宝,正合奇景。


 说着一行人的便回到集会场所。


 只见石桌上早已铺好澄心堂纸,端砚中墨香四溢。


 郑孝胥率先提笔,稍作思索,挥毫写下:“海气江声共此楼。”笔力苍劲,暗含深意。


 陈三立接过笔,凝视池中倒影,缓缓写道:“波光犹认旧貂裘。”


 李瑞见状,大笑道:“诸君莫要太过伤感,且看这紫藤烂漫,恰似当年盛景!”随即写下“紫藤花发殿春愁”,掷笔,端起一杯冷酒一饮而尽。


 巳时末(11:00),众人移步“赏心亭”。园役仆人呈上精心准备的佳肴:清蒸鲈鱼鲜嫩爽滑,鹿筋煨笋香气扑鼻。


 最绝的是一道“雪夜访戴”,银鱼豆腐汤白如霜,宛如一幅水墨画卷。


 郑孝胥亲自斟酒,感慨道:“此酒已藏二十年,还是辛亥年前所酿。”


 酒入杯中,陈三立轻叹:“太夷可闻,闸北近日又有战事?”


 李瑞夹起一块鹿筋,苦笑道:“管他天下纷争,且醉今朝!”


 此时,远处传来昆腔婉转,唱的正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更添几分苍凉。


 郑孝胥指尖摩挲着茶盏边缘,忽然压低声音,目光中泛起一丝隐秘的光亮:“说起来,上月末收到醇亲王密信,字里行间仍念着皇室与宗庙社稷。”


 载沣王爷虽已不问政事,却仍暗中为皇室未来谋划。”


 郑孝胥顿了顿,环顾四周,见无人靠近,才继续道,“前日帝师陈宝琛先生托人送来书信,说皇上虽居紫禁城内,每日天不亮便起身读书,经史子集无一不精,连西洋的数理之学也在研习。”


 说到此处,郑孝胥不自觉挺直了脊背,眼中满是欣慰:“宝琛先生赞皇上‘日进千里,有圣祖遗风’,还说皇上常与皇太后共同商议后宫诸事,要重振朝纲,对宫廷进行了一番改革。”


 “但也得知皇帝许多行事与礼制不合,在宫廷之中又是引进西洋医生,又是亲自参与皇宫资产清理”


 如今我虽得了个‘御书房行走’的虚衔,但也无所用处,无法给皇上提供有力的帮助与意见。


 郑孝胥轻轻叹了口气,望向天际浮云:“如今世道虽乱,但只要皇上还在,这宗庙社稷便还有希望。我们这些老臣,纵使身处江湖之远,也当为皇上尽一份心力。”


 郑孝胥放下茶盏,指尖叩了叩案几,眼中闪烁着算计的锋芒:“诸位可知,皇室近来暗中布局,竟也深谙‘实业救国’之道。”


 “醇亲王牵头,联合有些宗室显贵,悄然入股沪上几家纺织厂、面粉厂,虽隐于幕后,账目却梳理得滴水不漏。”


 “前日在京的老友传来消息,内务府已购置了全套西洋会计账簿,连洋行里的买办都成了座上宾。”


 陈三立捻须凑近细看,李瑞则将折扇敲在掌心,神色微惊。


 郑孝胥压低嗓音继续道:“更绝的是,皇上命人每日整理《申报》《新闻报》,专挑海外时政、工商新法的内容抄录成册。


 听帝师所说,入宫见养心殿东暖阁堆满了译自英法的《铁路建设指南》《银行运营章程》,连日本明治维新的图册都翻得卷了边。”


 李瑞猛地起身,袍角扫过茶案,溅起几点茶渍:“这盘棋下得深远!表面是退居紫禁城,实则在积蓄财力、研习西学。待时机成熟——”话音戛然而止,意识到自己的话语唐突,立刻左右观望,额头都冒出些许冷汗。


 郑孝胥望着窗外摇曳的竹影,意味深长地笑了,“诸君且看,实业为刃,西学为甲,这蛰伏之姿,才是真正的帝王之谋。”


 陈三立手中的茶盏重重磕在案几上,茶汤泼出半盏:“好个君主立宪!当年康梁空有其名,如今皇室倒暗合此道!实业兴邦、西学固本,这般筹谋才是强国根本!”


 他胡须因激动微微发颤,“看看如今的共和,党派南北纷争不断,政令朝令夕改,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


 李瑞收起折扇,重重拍在膝头,面色涨红:“可不是!前日看报,某省都督为争铁路修筑权,竟纵容手下劫掠商队。这般乱象,哪有半点治国气象?”


 “反观皇上,暗中研习西洋典章,连铁路运营细则都逐条批注,这才是治世明君该有的作为!”


 郑孝胥负手而立,望着远处影影绰绰的西式建筑,冷笑一声:“共和之制,百姓未见太平,倒是洋人的租界越发奢靡。”


 皇上虽暂居紫禁城,却心怀天下,以实业养国力,以西学开民智,这才是‘垂拱而治’的真意!”


 郑孝胥转身看向众人,目光灼灼,“诸君试看,待羽翼丰满,皇上振臂一呼,何愁山河不复?”


 三人相视,眼中皆燃起炽热的希望,仿佛已看到龙旗再扬、万民归附的盛景。窗外忽起一阵风,将竹影投在墙上,恍惚间竟似千军万马奔腾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