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金匾(第3页)

 

不过相比秦建设等,杨振对于福江街道最满意的企业,那却还是要数验钞机厂无疑。

 

现在市面上现在假币开始逐渐泛滥。

 

报刊上电视上广播里隔三差五的都能出现某某地方某某人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粮食,或者养了一年的猪被人用假币骗走,伤心欲绝甚至是自杀身亡之类的情况。

 

注意到这些情况之后,杨振特意让黄玲依组织技术骨干加速攻关,看能不能研发出一款可以帮助农民老百姓们轻松就能识别假币的设备。

 

对于这种事,黄玲依等人也是非常上心。

 

一群人加班加点,仅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变已经攻克了各种技术难点,并以最快的速度建成投产。

 

虽说因为现阶段的验钞机造价高。

 

但考虑到老百姓的购买力,对于这些验钞机的定价还不敢太高的关系。

 

因而验钞机厂现在可谓是出于卖一台验钞机就亏一台的地步。

 

但看到报刊上新闻里关于老人农民之类因为假钞被骗的新闻一下少了不少的结果,即便是亏的再多,杨振那也是甘之如饴。

 

当然了,除了生意之外,这几个月杨振做的最多的事情,却还是要数和爱丁的微电子,405所等单位就最新型光刻机研发采购所达成的协议。

 

根据协议,杨振每年会拿出一千万给相关科所设立一个攻关奖金。

 

只要经过黄玲依等龙芯专家的评审,确定相关科所所攻克的技术达标,相关科所便能拿到这一千万。

 

并且每次但凡有新的光刻机被研发出来,并且确定适合使用,龙芯这边,就会保底购买十台。

 

虽说在这些协议中,杨振加入了一个特别的条款。

 

这个条款就是他希望各科所能够打破单位编制的限制,集中所有最优秀的技术骨干,并且最终制造出性能最为优异的光刻机来。

 

要是做不到这点,他可不买单的条款。

 

但微电子,405厂之类的单位,对于这个合作协议却依旧还是欣喜若狂。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随着开放,经济虽然是活跃了起来,但各种税收政策的调整,却完全没跟上开放的步伐。

 

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地方富的流油,但国库里的收入却是捉襟见肘。

 

在这种情况下,上头不得不砍削很多经费,同时鼓励各单位创立三产,自谋生路。

 

微电子,405厂等同样如此。

 

要一般单位搞下三产,只要真能横下心来硬着头皮,那或许还真是未必不能搞。

 

比如有个原本搞飞机的单位被命令搞三产,思来想去都没觉着自己这飞机上的技术到底有什么能利用在民用上的。

 

可眼瞅着职工带家属过万口子人没饭吃,一群人硬着头皮将飞机螺旋桨的技术运用到了电风扇上,居然还真是硬生生的闯出来了一条路来。

 

相比于飞机厂这事,微电子405厂这些真就不行了。

 

毕竟他们造的东西,那可都是重器。

 

除了机关单位,个体基本买不起。

 

并且就算买的起,国内目前也没有相关的应用市场。

 

杨振的出现,那可真是帮了他们的大忙。

 

毕竟一年一千万的奖金,只要能拿出成果把奖金拿到手,那各单位就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一旦造出来了光刻机,杨振还保底购买十台。

 

即便按照五百万一台算,十台那就是五千万。

 

不仅有奖金拿有钱挣,同时还能继续从事自己等原本的科研事业,不用拉下脸来硬着头皮的跟人搞什么三产……

 

在这种好事面前,单位编制的局限虽说的确是个问题。

 

但只要想突破,办法各单位到底还是能想出来一些的。

 

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嘛。

 

唯一担心的,或许也就是黄玲依了……

 

毕竟她很清楚国内目前能用得到光刻机这等东西的个体,也就自己龙芯一家。

 

而龙芯,又压根就用不了那么多的光刻机!

 

反正一想到杨振花那么多钱居然就是把那些光刻机之类的买回来放仓库里吃灰,黄玲依就忍不住的打鼓,心说杨振虽说有钱。

 

但要真一直这么搞,那怕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