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我没杀人(第3页)

  而且西山地势不平,开发耕地和房地产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反倒是种植苗木,有天然的优势。

  整个西山苗圃,有上百家树苗园子。

  虽然都是自营,但是西山苗圃有自己的管理机构。

  负责整个西山苗圃的规划发展。

  种植户按照整体的规划,独自经营。

  这样好处是避免了几百家树苗园无序发展,防止跟风种植。

  前些年,经常有一种或者某几种树苗非常紧俏。

  因为数量稀少,价格非常高,种植这种紧俏树苗的树苗园就会赚很多钱。

  没有种植的,自然没钱赚。

  结果,第二年大家一窝蜂的种植上一年紧俏的树苗。

  可是,你种我也种,种的多了,就不值钱了。

  甚至还会亏钱。

  后来,西山苗圃管理机构由当地政府前头成立。

  对所有的种植户种植的苗木进行统一的规划。

  稀有树种一方面代表数量少,价格高,但是另一方面也代表种植要求高,成本大。

  管理机构就把这些稀有树种进行分类。

  除了保证常规树苗外,每家都种植少量的稀有树种。

  这样既能保证常规树苗的供应,又能保证稀有树种的供应。

  而且,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种植的稀有树种。

  当然,稀有树种不是每年都紧俏,它的需求是有周期性的。

  今年这种树需求大,明年另一种树需求大。

  所以,这些种植户种植的稀有树种,今年即便不赚钱,明年也会赚钱,这样的话大家的发展就比较有序。

  西山苗圃管理处。

  “你们想要罗汉木?”

  “多少,需要什么年份的?”

  此刻,陈言和刘青山身着便装打扮成收购苗木的老板:“我们需要一百株,三年以上的成品罗汉木。”

  “三年以上……”负责人想了想继续问:“成色呢,你们对树木的品相有什么要求?”

  “品相当然是越漂亮越好,我们急需,价钱好说。”

  “价钱好说……”

  “我们西山苗圃种植罗汉木的种植户一共有十家。”

  “其中有三年以上的成品树,只有三家。”

  “你们都可以去看看,不过我推荐你们去张云发果苗去看看。”

  “他们家的树苗品相最好,就是价格也要贵不少。”

  张云发果苗?

  “谢谢,不过既然只有三家,我们就都转转吧。”

  “那也行,我安排个人带你们去。”

  路上,带着陈言和刘青山参观的小伙子叫王强。

  “两位老板,我跟你们说,你们来西山苗圃算是来对了。”

  “周围方圆200公里,我们西山苗圃是最大的树苗繁育基地。”

  “尤其是你们要的罗汉木,更是只有我们这才有。”

  “小王,能说说那三家种植罗汉木的种植户吗?”

  刘青山笑了笑递给王强一支烟:“刚刚听你们领导说,有个张云发果苗家的罗汉木最好?”

  “我们领导可没骗你们。”

  “我们管理处这边介绍过去的人,只要生意成功,种植户都要给一定的手续费。”

  “所以我们给谁介绍生意都一样,我们领导说的张云发果苗,他们家的罗汉木确实最好就是……”

  “就是,他们家的果苗要贵一些。”

  “还有,我们一般其实不愿去他们家,总感觉他们家有一种怪味。”

  “不过听张云发说,那是他家种树的独家配方,正是因为有了这个配方,他家的果苗才会比其他人家的涨势要好。”

  “独家配方?”

  杨三果苗,顺发果苗,这两家种植罗汉木的种植户,距离管理处更近。

  王强就先带着陈言二人到先到这两家果苗园子参观。

  一个小时后:“陈老板,张云发果苗在最里边,咱们这就过去吧。”

  一路上,王强已经看出来了,陈言和刘青山两人能做主的是陈言。

  所以,招呼的时候也不说两位老板,而是直接称呼陈老板。

  张云发果苗距离管理处的距离确实不近。

  三人开车还走了大概二十分钟才到。

  然而,一下车,陈言的眼神就如鹰隼一般,盯着了这个树苗园子。

  因为,即便没有开启嗅觉基因锁,陈言就闻到了一股类似在车祸现场的黑色轿车内闻到的消毒水的气味。

  只是这里的气味更浓,更冲,甚至有些令人作呕。

  “老张,有生意上门了,这次可是大生意!”

  王强扯着脖子大吼两声,迎接他的是恶犬的吠叫。

  “王老弟,您怎么来了?”

  犬吠声中一个略显瘦弱的男子,出现在果苗大门口。

  男子身高一米七多,长脸,颧骨很高,眉毛浓密。

  眼睛里带着笑意,仿佛邻家老汉。

  然而,就这一眼,陈言和刘青山对视。

  就是他!

  没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