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创业实录恶的呃呃呃

第八十三章 双总部(第2页)

 

虽然东非的很多数据都要超过德国,但是这主要靠的是东非的体量支撑,就比如粮食产量,德国显然不可能和东非这种面积的国家对比。

 

当然,德国的土地面积虽然小,但是粮食总产量从世界范围来看,也不算低,毕竟养活着德国六千多万的人口,而在20世纪初,人口超过五千万的国家都屈指可数,所以德国是毫无疑问的人口大国。

 

而德国体量虽然和东非差距较大,但经济质量和建设水平,暂时都依旧领先于东非,毕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导者之一,底蕴不是东非短时间就可以追赶的。

 

如今,德国工业在机床,化工,纺织,医药,机械制造等领域,依旧有着较大优势,且城市化水平远超过东非。

 

弗里德里希皇储说道:“德国确实是如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不过我们东非也并不差多少,从经济总量,工业规模,科学技术等方面,和德国各有所长。”

 

“相比波因茨豪森大使,你自己就在东非生活过很长时间,也看到了如今东非发展的突飞猛进,所以就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东非同样能够展示德意志民族的优越性。”

 

当然,弗里德里希这里的优越性,更多是文明层面,而非种族层面,对于东非这种多移民国家,本身就不可能用种族优越性来叙事。

 

而毫无疑问文明叙事对于德语在全世界的传播更加有利,毕竟德语国家组织的德语推广工作,本来就是向那些非德语国家开展的。

 

而这些非德语国家,他们的居民,毫无疑问和德意志民族扯不上关系,如果按照种族优越性来推广德语,那完全是自毁长城。

 

弗里德里希说道:“东非近些年来的发展,完全可以作为模板,从而带动德语在全世界的推广工作。”

 

“毕竟,这证明了德语对于文明发展的贡献,是不拘于地理的,在欧洲说德语的德国能够成为世界大国,而在非洲,我们东非同样说德语,同样是世界大国,这有利于塑造德语在世界的形象。”

 

“也就是德语即文明,世界上的德语国家,经济基本上都不算差,也正好可以用来佐证这一点。”

当然,佐证不意味着因果关系,毕竟美国和英国,法国同样是世界大国,但是他们并不说德语。

 

而东非和德国想要做的就是,让其他人相信这就是因果关系,对于任何国家来说,他们必然都希望其他国家将本国语言和“先进”,“文明”等积极词汇挂钩,最好是划等号。

 

德语国家组织成立的目的性就这里,向全世界输出“德语是先进的”,从而吸引更多的国家和人口学习德语。

 

所以,弗里德里希说道:“我们东非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比德国更具有代表性,毕竟德国地处欧洲,而欧洲本身就是全世界地理环境条件最好的土地之一,相对而言,非洲就差了许多。”

 

“但是,东非却能在非洲大陆上崛起,这不正好更能向世界证明德语的优越性么?”

 

虽然德国的统一的时间也没有长时间,但是这并不代表德国的历史短,而在欧洲,神圣罗马帝国时代,虽然德意志地区四分五裂,可在欧洲也不算弱小,能够和法国,奥斯曼帝国或者俄国竞争。

 

而同时期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土著人还在草原上追逐野兽,就算到了现在,除了东非以外,撒哈拉以南非洲也没有别的强国。

 

所以,东非在非洲大陆上的崛起,确实能比欧洲的德国更好的作为展示样板,从而营销德语的作用。

 

不过,德国在19世纪的励志性也不算差,毕竟从四分五裂到统一,再到真正的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强国,也很具有话题性。

 

如今世界上很多国家,就以学习德国为荣,就是这个道理,比如被誉为巴尔干普鲁士的保加利亚,学习德国陆军的日本等等。

 

至少,德国的文化和影响力输出,就有很多值得东非学习的地点,更别说东非早期的学习对象也包括德国。

 

所以,作为德国人的波因茨豪森,他也有自己身为德国人的骄傲和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