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穿越清朝,我被众人听心声十二

弘皙的病情逐渐稳定,这让众人高悬的心终于落了地。

 康熙看着面色渐渐红润的弘皙,心中对宜修的医术不禁多了几分认可,同时也对西洋医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宜修,你此次用西洋医术救了弘皙,居功至伟。朕想多了解些这西洋医术,你且细细说来。”康熙端坐在椅子上,目光温和地看向宜修。

 宜修欠身行礼,恭敬地说道:“皇上,西洋医术与我中华传统医术大不相同。他们注重对人体结构的研究,通过解剖尸体来了解人体内部构造,从而探寻疾病的根源。就像这次输血之法,便是基于他们对血液和人体循环系统的深入认知。而且西洋人还发明了许多新奇的医疗器具,如听诊器,能帮助医者更清晰地听到人体内部的声音,以此判断病情。”

 胤禛在一旁听得十分专注,忍不住插话道:“如此说来,这西洋医术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只是不知这解剖尸体一事,不会违背人伦常理吗?”

 宜修微微摇头,解释道:“王爷有所不知,在西洋,他们认为为了医学的进步,为了拯救更多人的生命,解剖尸体是必要之举。而且他们大多使用的是无人认领的尸体或是罪犯的尸体。”

 胤禩也来了兴致,问道:“那除了输血和解剖,西洋医术还有哪些特别之处?”

 宜修思索片刻,说道:“西洋医术在外科手术方面也颇有建树。他们会使用麻醉药,让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感受不到疼痛,从而更顺利地进行手术。比如切除肿瘤、接骨等手术,在麻醉药的帮助下,成功率大大提高。”

 康熙听后,不禁感慨:“这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看来朕平日里还是孤陋寡闻了。既然西洋医术有如此多的精妙之处,不妨多引进些西洋医者,在太医院开设西洋医科,让我大清的太医们也能学习学习。”

 众人纷纷称是。宜修心中却隐隐有些担忧,她深知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引进西洋医科必然会遭到一些保守派太医的反对,不过她也明白,这或许是推动医学进步的一个契机。

 几日后,康熙果然下旨,要在太医院开设西洋医科,并令宜修负责此事。宜修领命后,便开始四处寻找合适的西洋医者。

 在京城的一家西洋传教士教堂里,宜修找到了一位名叫汤若望的传教士,他不仅精通天文历法,对西洋医术也颇有研究。宜修与他一番交谈后,觉得他正是自己要找的人,便邀请他到太医院任职。

 汤若望欣然应允,但他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希望在太医院里能有一间独立的实验室,用于研究和教学西洋医术。宜修将此事上奏给康熙,康熙思量后,最终同意了汤若望的请求。

 然而,事情并不像宜修想象的那么顺利。当她将此事告知太医院的太医们时,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位年长的太医站出来,满脸怒容地说道:“福晋,这西洋医术不过是旁门左道,怎能与我中华传统医术相提并论?让西洋人进太医院,还开设什么西洋医科,这简直是对我太医院的侮辱!”

 其他太医也纷纷附和:“是啊,自古以来,都是以我中医为正统,这西洋医术,我们听都没听说过,怎能轻易相信?”

 宜修面色平静,耐心地解释道:“各位太医,我理解你们的担忧。但此次救治弘皙阿哥,大家也都看到了西洋医术的效果。我们开设西洋医科,并非是要摒弃传统中医,而是希望能取长补短,让医学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好地为皇室和百姓治病。”

 可太医们依旧不依不饶,甚至有人怀疑宜修是收了西洋人的好处,才如此极力推崇西洋医术。宜修心中委屈,但她知道此刻不能退缩。

 就在这时,胤禛站了出来,他威严地扫视了一圈众人,说道:“这是皇阿玛的旨意,你们若有异议,可以去向皇阿玛当面陈述。但在这之前,必须全力配合宜修福晋的工作。”

 有了胤禛的支持,太医们虽心有不满,但也不敢再公然反对。宜修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接下来的日子里,宜修和汤若望开始着手筹备西洋医科的事宜。他们一起制定课程,准备教材,还从民间招募了一些对医学感兴趣的年轻人,作为西洋医科的第一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