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抽丝剥茧(第2页)
前者不答,算是默认了。
但这个问题本就没有什么意义,吕兖知道自己问了也是白问。他现下不得不为李振卖命,已经被孙鹤知晓,虽不知孙鹤到底如何作想,但义昌军肯定是回不去了。
此番就算不替李振卖命突围送信,等过两日燕军攻进来,他或许会因为与刘守文有昔日臣属的旧情不会身死,然而落在燕军手中,这辈子也必然没什么机会见到家人,后半辈子恐怕也就只有这样了,再难有机会再进一步。
既然如此,不如搏一搏。
按这李公的说法,如若能见到那冥帝,不但家小俱能团聚,还能有一个大好的前程,这么看起来,总比坐守于此等死来的强。
吕兖平复了心情,面上便只有严肃,道:“真如李公所言,只要入了中原,我便能安全见到家小?”
李振点了点头,沙声道:“只要入了中原对一州镇的官吏出示符节,起码在明面上无人可动你。你只需将此信护好,配合老夫这幕僚将之交给冥帝,一切大事就皆可为。”
他闭着眼睛养了会神,喃喃道:“只要到了冥帝手中,萧砚就会投鼠忌器,老夫与他便有了可以斡旋的余地。萧砚此人野心勃勃,图谋甚大,当知道该如何取舍为了对老夫斩尽杀绝而自损八百,他又能得到什么好?”
听过此言,吕兖遂不在多问,肃色的握着刀柄,冷声道:“既如此,仆不为别的,便是为了能与这个萧节度斗一斗,也会拼死将此信送至汴梁!”
李振睁开眼睛,握着吕兖的双手。
“老夫的身家性命,而今便尽数托付给吕将军了,他日老夫若能侥幸苟活,必能与吕将军共富贵诶。”
吕兖不答,只是整了整一铁盔,肃色带上。
李振也不多言,再次对那幕僚提点了几句,唤进了一同样顶盔贯甲的亲信将领。
“河北兴亡,便在三位之手了。”
吕兖与那将领自是郑重,不过有死而已,富贵险中求,这个时代不将脑袋挂在裤腰带上过活,焉能求到富贵?
而幕僚则是一副死了亲娘的样子,临行了,好不容易打上来的气又衰下去了,这会便小声哀求道:“李公,仆一介书生,四十年来从未提过刀剑,如何冲得出去?便是死,仆也想侍奉您到最后一刻,这种紧要之事,您何不托付给朱军使”
“老夫不信朱汉宾。”李振直言道:“他虽在洛阳于老夫有薄恩,然老夫这些时日思索洛阳之事,恐怕他在其中也扮演了什么角色。”
幕僚大愣,进而不可思议小声道:“朱军使不亦是冥帝的人乎?李公何至于疑他?”
“朱汉宾在洛阳之前,为曹州刺史。老夫是当事人,这一年数次查阅卷宗,现下将之与萧砚串联上,自然能看出一些蛛丝马迹。”
李振冷笑道:“朱汉宾是在洛阳时才投入了冥帝门下。而老夫记得很清楚,当时平定兵变,正是朱汉宾第一时间引禁军为援,救下了老夫。
但老夫一直疑虑,他一介曹州刺史,凭甚调动禁军?且彼时连冥帝都不知道会有兵变一事,虽说其后得到的消息是其奉了均王之令,然朱汉宾与均王一直不甚亲近,又为何会被均王托以如此捡功劳的重任?这困惑一直不得解,但现下只要将一切往萧砚上引,或许就有了答案萧砚这厮,正是在洛阳之祸后,经由均王引荐入朝廷为官的呵呵呵,如此思来,倒真是水到渠成”
幕僚大为讶然。
旁边的吕兖皱了皱眉,插嘴道:“如此看来,李公所要对付的人,当是这位均王才对。而这萧节度,不过为这均王的马前卒?”
李振摇了摇头,但他也不知萧砚与朱友贞有甚关系,故只是冷冷一笑。
“所以只要你等能回到汴梁,一切自破。萧砚费尽心思讨好陛下,不惜让其自己背负弄臣之名,就是欲立这一孤臣人设而已。若其真与均王有什么干联,于陛下那里自然会被不断猜忌,陛下多疑,萧砚此番养寇自重他不是看不出来,只是不愿承认而已,可若是打破这一看法,萧砚的一切金身都会自破。且其若真与均王有干联,冥帝必会费尽心思对付他。”
他脸上存着冷意:“冥帝不会容许有宗王对他能够有实质威胁的”
吕兖沉默了下去,他素来为燕臣,还是中下层的那种,哪能接触到这些,更不会想到,看似独霸天下的大梁,立国不过三年,内部居就已经如此尔虞我诈,处处充满了党争之事。
是了,他近些时日看着李振这副落魄的样子,差点忘了这位在幽州被萧砚折磨的欲生欲死、处处被算计的李公,在大梁可是位列人臣之首的那一批人,紫袍大员,足以左右朝堂政局,对那些党争自然能够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