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大婚(十)
东都汴梁城中,从南熏门直到鼓角门前,在秦王接亲大队抵达洛阳时,就已然是一片团锦簇的景象。
正轴线上的御街,或为青砖或为石板铺满街道,这些时日反复洒水,街市步道如洗,清爽宜人。而城中水渠、垃圾,也被开封府组织人手清扫一空,各处未被顾及到的小巷,也被市民百姓们自发清理,热闹情景不输年节。
天候已至金风送爽的时节,穿城汴河似一匹匹金绸,蜿蜒在秋色浸染的天下第一形胜都会之间,护河杨柳垂黄袅袅,金辉斑驳地倒映在泛着寒漪的河面上,几片枫叶随波轻旋,为这幅水城秋色图添上灵动的笔触。
自南熏门始,两侧朱楼绣阁皆披金挂彩,二楼凭栏处尽悬秋色。湘竹筐里堆着新采的秋菊,金瓣玉蕊叠成千重浪;木架上垂着丹桂,细碎黄织就九秋云。有些豪商巨贾,还从楼上垂下彩缎,五颜六色,耀眼生光。连檐角铜铃都系着流苏,随风一荡便撒落满城桂子香。
行至东华门外秦王宫,五色琉璃瓦下的街道两侧,早筑起十丈锦屏长廊,由宫禁收藏的蜀锦这般张挂起来,层层叠叠的犹如堆云砌霞,直教人分不清是天上宫阙还是人间帝乡。
这场景,真就太显奢华了。
却是听闻秦王大婚,吴国、吴越国、南平国、楚国、娆疆及各地节度使,纷纷进献珍物贺喜,一连大半个月,汴河上都有大船往来,明面上的东西毕竟都是死物,用完还可继续利用,如拿去犒赏臣僚等等。
若说阵仗,唐朝太平公主成婚时为了彰显风头,直接把长安万年县的县衙围墙拆了,以供宽大的婚车通行,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树木,场面之豪华可见一斑。
时至今日,投秦王所好的人实在太多,不过二十一岁的秦王是当今整个天下权势最盛的人,当下大婚,怎么讲究排场都不会过分。
“我靠……”
安乐阁中,李星云顶着一张平平无奇的脸,揣袖跟在一个壮硕男子身后,一路走马观似的打量周遭环境,啧啧称奇:“没有早点进来见世面,真是亏了。”
在他前面的那男子板着脸,用内力传来的声音却是一道女人声:“殿下,慎言。”
李星云耸耸肩,跟着这人穿行在楼阁之间,路上见到的人不少,今日是秦王与秦王妃回京的日子,在安乐阁用餐,一律半折,虽说好些位子早就被订了出去,可依然人满为患,尤其是阁楼往上,视野更佳,纵使半折,炒出来的价格仍然远远高于平时。
这分明就是一座销金窟,还是公家的那种。不知每天有多少银钱全部落入了秦王宫。
想着这些,二人已经逐渐往里进去,遇见的人便稀少了些,甚至再往里深入,还需查验腰牌,好在那带路男子的脸与腰牌确实无误,待行至一处偏远外面,李星云便听见了一阵曲乐迎合声传出来。
等严明身份进去,则看见一个银发青年耳边戴了一朵簪,正捧着一支短萧,与几个小姑娘共奏曲乐,几个小姑娘明显比较生疏,很难跟上节奏,好在这银发青年甚是体贴,若见有小姑娘乱了节奏,满脸通红在那泫然欲泣了,就停下来好言安慰一番。
这……
这让都准备大闹一场的李星云感觉风儿喧嚣,一时无所适从,觉得自己当是走错了目的地。
不过这也着实让李星云明白了此行为什么一定要自己来了,妈的这厮完全不像个囚犯,反而很是乐在其中好吧!
扮作壮硕男子的石瑶亦也无语,默然半晌。
好在银发青年转眼就注意到了两个不合时宜的陌生来客,他左右看了看,便压手对几个小姑娘说了几句什么,复而将短萧插在腰间,走过来拱手行礼。
“张子凡见过二位,不知二位驻留于此,是……”
李星云一副冷脸,变回了自己原有的声线。
“张子凡,你这厮乐不思晋了是吧”
——————
“娘嘞。”
秦王宫,今日着一身锦衣的段成天在别院见到了风尘仆仆的上官云阙,后者一副累得够呛的模样,却不忘给段成天介绍身旁戴着抹额的男子:“温韬,老段你以前应当见过。”
“幸会。”温韬的话很少,起码暂时很少,段成天与他见过礼,这才笑呵呵看向上官云阙:“大王让你办的事,这就办好了”
“办是办好了,不过差点错过秦王大婚,赶了一路,险些给我和温韬累死。”上官云阙害了一声,手却下意识拍了拍段成天的大肚腩,又绕着后者走了一圈,啧啧道:“老段如今也是发达了,瞧瞧这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