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人生大事

第400章 人生大事

 

汉中再美好,风景也更抚人心,萧砚挂念的却还是中原及北地,故在南郑犒赏完入蜀的全军后,就开始班师回朝。

 

从七月下成都,到八月回师,满打满算萧砚只在成都逗留了不到十余日,蜀国的军政他过问的也并不算多,彼时天策府的属官们还没抵达,随军的大部分都是武夫,就靠这些人显然顾不过来,只需留下驻军,其他诸事可交给天策府智囊团们来布局。

 

自然,会有夜不收留下来负责配合朝廷行事,同时组建千户所以供萧砚掌控川蜀,这条属于暗线。

 

驻军在剑阁的是神策军,都指挥使为史弘肇,此军新成不过四个月,战力并不算强,唯一一场战事,也只是两月前在轘辕关阻遏了一下从华州向南的感化军。但此军的忠诚度很高,且蜀地的精锐都已被萧砚迁往中原,只留这一军控扼剑阁关,以待今后与其他中央军轮戍。这便是明线。

 

萧砚并不与归德军主力一并离开,后者会在余仲和李思安的统率下走水路直返汴京,这样可以节省更多的路途与时间,而大批旧蜀臣僚与被迁往中原的蜀地军民都会一起出发。

 

而萧砚则带着此行最重要的俘虏王建与些许骑兵经陈仓道入岐,来时走的傥骆道虽比起陈仓道来可以节省两百多里路程,但很难通行,需频繁跨越河流,栈道易被洪水冲毁,且还要翻越秦岭主峰,沿途人烟稀少,补给困难。

 

军事急行或隐秘行动萧砚自然选择傥骆道,可寻常行路,自会选择沿途有拦马墙、驿站、行道树等完备设施的陈仓道。

 

归德军步骑满载而行,从夔州、江陵调来了近千条舟船用以运载,就算是顺流而下,等他们回到汴京,起码也要一个月后。

 

萧砚一行便简单的多了,几乎没有大行李,更没有什么仪仗,八月初几从南郑出发,因为道路相对平缓,只十日就已抵达青泥岭,这还是在沿途不断有入蜀梁朝官员来拜见的情况下耽误了行程,不然还能更快。

 

而在萧砚出蜀的同时,凤翔亦也收到了南面的信件。

 

连同信件一同带回来的,还有千乌那副后来补完的画作,就是萧砚弯腰在田里割麦那一场景,被千乌后来悄悄补齐了,并让信使捎回了凤翔。

 

“他为什么要辞拒秦王”

 

姬如雪拿着那封萧砚写来的信件,看了许久许久,由衷为萧砚的成就感到高兴,不过最后还是主动问道:“难道有什么忌讳么”

 

问完这句话,姬如雪便闷闷的微鼓起脸,气恼萧砚也不多写几笔与她解释解释……好吧,她想到这里,亦有几分心虚,因她彼时给萧砚写那封与岐国联姻的信,还要简单的多,只有几个字!

 

可她当时是不知道该怎么写呀!

 

姬如雪这会还清楚的记得,几月前她还未离开汴京时,萧砚在球市子里与她讲的话,说他夺取这天下,除却是要终结这乱世外,还想要没人敢对他的决定有所质疑。

 

不过萧砚一向是个理性大于感性的人,想必会理解她的用心的,但……他总不会因为上次的回信只有那几个字而故意也回得简单吧

 

姬如雪捏着信角想了好多,女帝自然不会知道她的心思,只是在接过信件仔细看过后,方才笑着与她解释辞拒秦王这事后面的头头脑脑,譬如可以借机观察朝野到底还有多少人心未附等等,几与萧砚的想法完全吻合。

 

姬如雪瞬间就认定自己的主意一定是正确的,再说了,女帝如此美貌,萧砚那么好色,本就便宜他了!

 

在女帝面前,姬如雪一向是有些自惭形秽,虽说她以前一直不在心里面认为自己有多么漂亮,只是由不住萧砚反反复复的赞美她,这才逐渐有了一些自信。

 

“等真正受封秦王后,就没什么可以阻挡上将军的脚步了。”女帝轻轻执着姬如雪的手,道:“当初让你去接近他,应是我最正确的选择。”

 

姬如雪想了想,认为自己其实真的没做什么,自不会接受这一赞誉,不过她并没有把心里话说出来,而是看向那幅画,转移话题道:“他居然还会割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