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为上将军贺!

第396章 为上将军贺!

 

阴山局势数生波折,各方插手其中亦不罢休,波诡云谲间,滚滚大势终于如洪流般由南向北倾轧而来,历史的轨迹亦终于因撞上了那座突然拔地而起的高山,就此变得稀巴烂。

 

蜀国,亡了!

 

前后一百年,以亿万人鲜血凝聚成的末世长河汹涌不息,要用无休止的血色来灌溉半个世纪的累累白骨。

 

然而这条注定要将历史分裂成两个时代的末世长河流淌至此,却为一个年轻人握紧弓刀,生生将它就此斩断。

 

南郑城破,蜀帝王建被俘,王宗弼战死,剑门关降,绵竹关降,后主王元膺再被俘,成都亦降!

 

蜀国覆灭。

 

一战擒二帝,孤军灭一国。

 

在阴山四方混战的时间里,信使带着奏章、降表、书信等物已然先抵达凤翔,再送至长安。

 

长安的梁朝君臣不论,在凤翔的殿宇中,此时女帝面前,摆放的东西却是一幅画。几个圣姬正小心翼翼地将其展开,梵音天、广目天、多闻天三个人同时操作,后面二人各自稳稳地按住一端,由梵音天缓慢地把画轴在案上拉开。

 

下方的岐国群臣,一时间都同样屏气凝神的关注着三位圣姬的动作。

 

因为并不是正常议事的时间,且战事未止,消息来的实在又快又仓促,所以女帝只来得及召集一些文武官员,她此时心里甚至还未从意外、惊喜的恍惚之感中反应过来。

 

二十几日前凤翔才得知梁朝的宋王萧砚奇袭了汉中南郑,打赢了最不可能赢的一场战事,女帝当时就已经有所预料,萧砚的脚步可能不会止于汉中。

 

但是彼时蜀国还有十数万大军可用,且国力仍然雄厚,统治根基也未完全崩溃,太子更及时得到了成都群臣的拥护登基上位,并能调度兵马向汉中聚集。

 

这么一个拥有十几年川蜀根基的政权,忽然间不复存在,似乎任谁来都不太好想象出它到底是如何崩塌的。

 

女帝坐在正位上,特地派人去请来了姬如雪和千乌伴在自己身旁,由于事有仓促,姬如雪的脸上竟有些红扑扑的,不知是不是突然得到消息一路跑过来的原因所在。

 

画轴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女帝一下子就将其尽收于眼底,修长的黛眉便顿时轻轻往上一挑。只因画面上的人像,尤为让人震慑。

 

早已称帝并上尊号曰英武睿圣皇帝的老者,双手反绑于身后,跪在地上弓着腰。他的头向下垂着,略有几分侧向一旁的姿态,不过这一简单动作,却已然彰显出这位大蜀天子屈服、羞愧无颜的模样。在他身后还有一些着墨,则是一些人影在跪伏抹泪。

 

而大蜀天子正前方身着甲胄、长身而立的青年显然便是萧砚。他的姿态放松洒脱,一手按剑,另外一只则单手举起印玺,似乎正对着日光细看。面对一国之君,他的气度反而倒像是上位者。

 

女帝不禁心想,如果是寻常的普通将领受降一国之主,恐怕很难有如此的轻松姿态……普通的将军、人臣,也承受不了一个据有天下其一的帝王跪拜。

 

这些事情,似乎亦有玄学可讲。

 

笔法十分细腻且写意,应当不是当场作出的,不过里面的人物尤为生动,看起来就好像是活生生的刚刚发生在眼前一样,于是女帝便相信这是确实的事情。

 

诗词可以言志,文章亦能用一句句让人身临其境的长短篇铺出让人充足想象的空间来,但两者却都不如一副图画来的更为直观。

 

这时候女帝才终于蓦地反应过来,清楚的认识到,一直与岐国为敌,比起梁朝来还更孜孜不倦、十数年如一日只一心想吞并岐地的蜀国,真的亡了。

 

画上并没有落款,不过女帝从信使那里知晓过,这幅画是一唤作公羊左的夜不收镇抚使在信使出发前交代的。

 

这人,当赏。

 

女帝认真端详了一会,复才略略回身,看了一下身边的姬如雪。这会姬如雪也在目不转睛的,仔细观摩画卷,她出神的看着画卷上举着印玺长身而立的萧砚,不知在想些什么。

 

不过姬如雪对于蜀国的灭亡,想必会更有恍惚感。她才十八岁,在被接入幻音坊的幼时就知道凤翔以南有一个蜀国,一直都对岐国虎视眈眈,两国也发生过无数次大小战事。

 

可以说,蜀国的国祚,几乎贯穿了姬如雪的少女时期,而一直悬在岐国后背的蜀国,恰恰就亡于她十八岁的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