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秦王(四)(第2页)
女帝当然记得时间,只是故意用了询问的语气而已,她有心关注萧砚,但又不好意思让姬如雪察觉出来,不然她总感觉会很愧疚。
但二女问答完这句话后,反而没有什么言语了,她们共同生活了多年,虽姬如雪时刻谨记着尊卑,保持着应有的礼仪,但女帝早就不将她视作曾经的少女,已是真的当作义妹对待,故就算没有言语,二人间的气氛却没有什么变化。
女帝转头看向远处的层层楼檐,只见太阳刚刚升到南面城墙的阙楼旁,仿佛挂在重檐上一般。凤翔虽并不全是原野,但地形平坦开阔,与秦岭间的景象全然不同。
女帝并没去过骆谷,但她走过秦岭入蜀的另外两条道,即陈仓道和褒斜道,甚至曾经还在有“秦陇屏障、巴蜀咽喉”之称的青泥岭亲自与蜀军作战过,那里悬崖万仞,又多云雨,现在想来都觉得很难走、更危险不易通行。
而傥骆道比起陈仓几条道来,虽然最为快捷,但也着实最为险峻。中间要先过数条河谷,攀越十八盘岭与黑水与湑水之间的秦岭主脊,而过了这道主脊后,竟然才差不多过了起点,后面还有四五座大山岭、河谷,需要不断朔源、翻越,才能走出骆谷。
走出骆谷后还不算完,后面还有险峻程度与洛谷大同小异,但距离路段却比骆谷还要长六十里的傥水河谷,且在这其中,还有一座由蜀军掌控在手的华阳关阻塞两处河谷,走完这全长一百五十里的河谷后,马上就是一座洋州傥城据守。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名将猛夫想要从这段路程出入蜀道发动奇袭,最后却都死在了崇山峻岭之中,尸骨无存。
所以就算是持盛世剑在手的姬如雪,也难以雀跃起来,或许她想看见的并不是这柄剑,而是还她这柄剑的人。
但是就算如此,不论是姬如雪还是女帝,都没有阻止萧砚亲自带兵入蜀。毕竟此事是萧砚从汴京一路艰难走至这里,耗尽无数心血才堪堪达成的战略主张,她们当然不能因为担心危险,就故意去拖后腿。
何况在当今天下,真正干大事的人,从不把自身安危看的多重,河东李克用与其子李存勖如此,当年的李茂贞、朱温也是这样。
萧砚需要这场看起来满布荆棘,但却又或可能存在无数希望的突袭。
在两月前的汴京兵变结束时,姬如雪便以为萧砚能够毫无阻力的执政,但不论是当时还是现在的时机,显然都还未成熟。
早在萧砚还未到洛阳时,就给她写了一封信,上面的意思很简单,亦很明了,他需要一场灭国之功,甚而还不是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收服岐国的这种功劳,而是货真价实,以数万乃至十数万人命与无数名将堆积起来的战功!
不过时至今日,杨师厚及朝中政敌被摘除后,萧砚只要拿下汉中,威望便已足够了。
此役非常关键,必能改变梁朝乃至天下的格局。
女帝同样看过那封信,她其实并不明白姬如雪为何会把这封近乎私密的信件拿给她看,不过看也就看了,她面上当然只是坦坦荡荡的。所以她需要配合萧砚,起码在萧砚抵达汉中之前,在凤翔城下的近十万蜀军,不能说退就退。
又问了姬如雪一些琐事,一起在亭子中坐了一会,女帝便终于去巡视军营和城防。
姬如雪没有跟随,只是跪坐在案几后面,把那柄剑横放在身前,轻轻抽剑出鞘看着上面的錾刻铭文,却仍觉得心慌,怎么也欢喜不起来。她暗叹一口气,只能提醒自己,除了沉下心等待结果别无他法。不对……
她回过头,看着女帝离去的方向,思忖起来。
她还能帮萧砚促成一件事。
——————
萧砚进入骆谷的时间,其实比信件上的描述还要更快。
这些年萧砚借用由幻音坊和不良人组成的安乐阁广开商路,在蜀中布了许多眼睛,此次突袭,自然少不了动用这批人。
提前出发的,是由公羊左率领的一队精锐夜不收。作为哨探,他们除了要扫荡蜀军在崇山峻岭中设下的哨所、屯兵点,还要提前回探哪里需要修缮道路,关键是要占据华阳关外的几处有利地形。
而萧砚亲领大军紧随在后,这次突袭因为是早在洛阳就已定下的战略意图,所以准备还算充分,倒在路上的军士并不算多,大都也有就地安置的方案,故纵有将卒掉队的情况,一路行军也都尚且顺利。
傥骆道多年未经修缮,上一次用这条道发挥作用的,还是黄巢军一部想经此北撤的军马,距离当下,已有三十个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