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秦王(一)

第379章 秦王(一)

 

一场在许多人预料之中的变乱,如约而起,又迅速而终。

 

这一次不知有多少朝臣连同禁军大将参与了进来,致使洛阳城破,皇城应天门被焚,朱家两代皇帝都被逼迫到宫城中受到围攻,禁军犯上之势,几无人可制。

 

幸得宋王主持平乱,不知调来了多少东都强军,一举荡平了这场乱事,一切鼓噪生乱的将领全部被杀,好些朝臣大员据说也被收押,洛阳城中、城外,只一夜,宋王就砍了几千颗犯上禁军的脑袋。

 

洛阳被杀的人头滚滚还没完,洛河前脚才被染成血红,宋王后脚又去扫荡不奉诏书而擅自进军洛阳的长安杨师厚所部了。

 

据说杨师厚此次反逆,不但勾连了同州匡国、华州感化二军,甚而还有确切证据表明其还暗自勾结伪蜀大将王宗侃、唐道袭等人,不但陷宋王亲军定霸都于险境,更使关西门户大开,卖长安于蜀军兵锋之下。

 

其罪昭昭,实已难赦,但对于杨师厚的具体处置,是夷三族还是诛九族,都没有具体的诏令,朝中更无人敢去私自打探,所谓朝廷,当下已在宋王的脚下瑟瑟发抖,惶惶不可终日。

 

至于宋王萧砚本人,在带了两个皇帝向西去荡灭杨师厚后,也再没有何时班师的风声泄露回洛阳,回来的也只有一纸诏令,是要同知枢密院事敬翔领侍卫亲军动身长安,一直在朝中不声不响的李珽则迁枢密副使,充为敬翔的副手。

 

除侍卫亲军即刻调往长安外,并有让河南府尹魏王张全义主持安抚城中秩序,重建被毁民居,收治伤员诸事。

 

朝中再一次大洗牌不提也罢,对于洛阳百姓而言,这些距离太远,他们只关心眼前事。

 

洛阳城一夜之中,几百间房屋被焚,牵连到乱事中的死伤百姓更有四五百人。本来这场乱事后来已然不止波及皇城左近,死伤应该更多,特别是牛存节等人其后为了烧断后路阻拦追兵,四处纵火,致使洛阳到处都是烟熏火燎,又有溃散禁军乱窜,想着最后抄掠一把外逃,可谓个个都杀红了眼。

 

幸得宋王及时调得亲军归德军入城定乱,上万骑军纪律森严,四处擒斩城中正作乱的禁军,并迅速参与救火,这场差点波及全城的乱事才由此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破坏。

 

洛阳城中百姓可不知道这场乱事背后的道道,他们虽然知道宋王在其中未必就是什么清白无辜的,但禁军入城发作围攻皇城欲扳倒宋王,却也是事实,所以自不会把这场兵乱归结到萧砚的头上。

 

对于百姓而言,他们只需知道最后救火定乱,安置伤民的,都是萧砚麾下的兵马,这就足够了。

 

所以对于萧砚荡灭那个据说还要领兵马来洛阳大战一场的杨师厚一事,洛阳百姓无不在松一口气的同时,又拍手称快。

 

时值当下的世道,天下哪里都没有太平日子,百姓除非真的活不下去,不然是不愿化作流民背井离乡,去其他愈加不知情况的地方求活的,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生在洛阳,死在洛阳。

 

故在这个时候,不止是洛阳,连同远在汴京的百姓在内,大多数人竟然都在期盼,看这宋王主事还算是有点节操,麾下又坐拥强军,不如就这般安稳当政就罢了,千万别再有不开眼的人跳出来想着蚍蜉撼树,又引动一场乱事了……

 

——————

 

而在萧砚两面转战,在关中接连摘下无数人脑袋的同时,远在关西之外的凤翔,却是终于不再安静下去。

 

从多日之前,蜀国北面行营西路军招讨使唐道袭,领着西路军东去围困大梁武功县后,凤翔城下的岐蜀双方,便就此平静了起来。

 

蜀军主帅王宗侃在等待武功一线的消息,且他深知岐营存粮定不能再支撑多久,所以才没有妄动,他要的就是在确认梁军不会干涉凤翔战场后,才能放手歼灭由岐王亲领的岐国凤翔、天雄、彰义三军。

 

但岐营居然在这接连数日都安分守己,又让王宗侃难免心生古怪。

 

直到这日,岐营突然大动,数路兵马竟然全出,直直向着围困凤翔城东的蜀营逼压而来。

 

“稀奇、稀奇,我们未去诱他,岐军反而敢主动出营野战,那岐王李茂贞莫不是脑子糊涂了不成”

 

汉中招讨使王宗贺在营中撑着舆图,神色颇显错愕,进而又看向竟然十分平静的王宗侃,嘶了一声:“侃帅,岐军这是要作甚他们可用人马不过堪堪六七千人不到,怎敢直撄我军兵锋就算是东营王宗佑那里,也有二十几个指挥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