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便宜你了(第2页)
萧砚不置可否,只是点头道:“继续。”
“敬相的意思,是让君侯你明日提前动身秘密回京,由他安排,先与陛下私底下见一见。”
丁昭浦压了压语速,道:“君侯知兵,天下皆知,若是你主动提出来,或能让陛下不因此事大动干戈。敬相的意思,乃是说国家疲敝,现下只宜休养生息,如果此番倾国与晋国大战,不论胜败,都只会使国家元气大伤,所以若君侯能主动挑起担子……”
萧砚笑了笑,摸着眉角沉吟不语。
丁昭浦不敢说话了,他虽只是个传话的,但也看得出这其中的风险之高。
按照敬翔的设想来看,显然是欲让萧砚再次在朱温那里立下军令状,把战事的范围似同去年一样只缩小到河北一役,而非让朱温在发怒的情况下全线开战。
若倾国与晋国交兵,说不得就要动员十万、二十万人,压力太大了,这一仗打下去不管胜败,都不是一个所谓的李唐遗孤的名义可以弥补得上的。
那些军头可能会乐见其成,毕竟这种大战并不愁军功,但敬翔管顾全局,自然有他作为中枢的忧虑。
不过这种压力要让萧砚来承担,只怕这位冠军侯不愿意担上。
若按丁昭浦自己来想,他也不愿。
萧砚没有评价此事,只是问道:“敬相的人可在陈留?”
“咱家让人去请……”
“不用。”萧砚摆了摆手,思忖片刻,令人拿来纸笔,而后迅速起草了一封信,交给丁昭浦道:“丁公公稍后回去,请敬相的人尽早动身走一趟,如果敬相能促成这信上的种种条件,我萧某人便是把脑袋担上,亦会力求陛下弃攻转守,便是在陛下那里立下军令状,孤军索战那李唐遗孤,也不是不可为。”
丁昭浦大惊失色,他一身富贵都与萧砚捆绑,竟是下意识劝道:“君侯三思……”
“无妨。”萧砚起身送客:“劳烦丁公公给敬相的人转达到位,明日午时,萧某便会动身,还望中间能有敬相考虑的时间。”
丁昭浦不敢窥探那信上的条件是什么,只觉这冠军侯真是胆色惊人让人折服,遂不再多言,匆匆辞去。
萧砚往回走,有不良人提灯过来,他只是挥了挥手,其人便不再跟上来。
他慢慢回返后院,脑子里却在一刻不停的思忖。
无疑,晋国有袁天罡在其中搅合,属于他在外的最大威胁,三晋坐拥河东天险,底蕴雄厚,是有资格与天下争雄的,且与河北毗邻,足以挫败萧砚在河北的一应后手。
但这位外敌其实不算太可怕,萧砚重新协助女帝掌握歧国后,就有这个耐心与袁天罡继续耗下去。
而在事实上,他也做好了河北的准备,不论晋国是不是在李茂贞脱离歧国后要不要继续兴兵,他都有余地谋取到自己的利益。
但李星云的提前曝光,成了这中间的最大变数。
朱温这个篡唐皇帝,对李唐皇室看似不屑,实则又恨又怕,那流传天下甚久用以复唐所用的龙泉宝藏成了悬在朱温头上的一根刺,这位朱家皇帝似乎总感觉唐室会复兴一般,对李唐皇室是骨子里的厌恶及恐惧。
朱温很怕,怕会有那么一位李唐遗孤寻到龙泉宝藏,进而振臂一呼,天下群起响应,一口气淹没他这个朱氏政权。
所以李星云的提前登场,足以让朱温如芒在背,更足以让朱温不惜发大军讨灭李星云这个李唐遗孤。
这种大战,朱温素来都是亲征,萧砚在其中很难有浑水摸鱼的余地,甚而会大受掣肘,不复有河北那种海阔天空不受拘束的自由,各种手腕也无法堂而皇之的施展出来,譬如藏在渔阳的那一支私军,就不可动用。
而让萧砚受制还不能算袁天罡的真实目的。
依照萧砚的假想,这位大帅的目的,正是要让朱温为此大兴兵戈,而梁国势必会因此元气大伤,又绝对无法一口气吃下晋国,空有中原霸主的表面风光,实则国力大损,若再有内部动荡,只会马上变成一座烂摊子。
纵使萧砚承袭了大梁的遗产,得到的也只是这么一个烂摊子、一个国力衰颓甚可能四分五裂的大梁。
这是那位大帅的阳谋。
纵使萧砚逼走了李茂贞又如何?
袁天罡还是有办法迫使晋梁不得不卷入这场动荡之中,而这场或可能会引得天下都因此变化的动荡,其后又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这又是袁天罡的下一盘谋局。
实乃一招接一招。
萧砚都不禁有些头疼,他对于天下局势的微妙把控终究不及袁天罡,纵使很快就能猜想到这之后的关键,但终究防不胜防。
这样的见招拆招,萧砚就算再乐在其中,也难免心烦。
好在敬翔递了个枕头来。
对于这位敬相,萧砚是欣赏的。
敬翔身为朱温的头号谋士,其对大梁的忠诚度无需怀疑。
在原时空中,李存勖破汴京后,下诏令赦免梁朝所有大臣。
彼时早已不受朱友贞重用的敬翔,却在听闻好友李振去朝拜李存勖后,只留下一句“李振谬为丈夫耳!朱氏与晋仇雠,我等始同谋画,致君无状,今少主伏剑于国门,纵新朝赦罪,何面目入建国门也!”便上吊自尽,其后全族为李存勖所诛。
其人的智谋、大局观,以及那一片赤忱忠心,都很难不让萧砚欣赏。
不过正因如此,正因敬翔太过于忠心大梁,所以其看待事情都是以大梁全局出发,纵使他与萧砚颇有私交,纵使他亦对萧砚互相欣赏,但也不影响他想在此事上利用萧砚将事态的危害性缩减到最轻。
在敬翔的眼中,由萧砚去立军令状,以萧砚指挥一场对晋的大胜就足以让朱温不再大兴兵戈,就算萧砚战败,他也有余地在朱温这里保全萧砚,所以也算不得什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