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冠军侯是个女人
水浪拍打着河岸,隐隐激荡的声音袭来,颍水的河面算宽阔的了,于是在船舱中都能听见这种鼓荡的声音。
船身略有些摇晃,好在半年前有过萧砚的指点,此行南来北往亦多走水路,姬如雪倒不至于再晕船。
她捧着一卷书,身上是萧砚的服饰,脸也由萧砚之前特意给她易过容,扮其他来破绽很小。
这世上,姬如雪应当算是最熟悉萧砚的人了,且她的性格本就清冷,气质上也能演出几分神似,若非身形要消瘦一些,个子简单增高了一些但仍有几分不及,其他倒没有太大的差别。
而且这艘官船上随行的朝廷官员很少有与萧砚过多接触的,这点痕迹当也不会被人注意,不过保险起见,这接近一月的路程来,姬如雪都鲜少见过外人。
手里面的书姬如雪早已看了百八十遍,都已能倒背了,她之前在船靠岸时有过让人去买一些新的,也多看过一遍。
她受萧砚的影响很深,在闲下来时,萧砚常常都会捧一卷书翻一翻,兵书、地理志、史册……他看的书很杂,儒道等百家的经传都有涉猎,按萧砚的话说,阅不阅读不是他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习惯在看书的静心氛围中思考一些问题。
保持思考,才是萧砚这种人保持认知不断递增的能力,亦是无法舍弃的能力。
耳濡目染下,姬如雪倒也将这个习惯学了去,当然,不止是因为收集书册这些事都由萧砚交到了她的手上。
到底没有萧砚那可以一心二用的境界,看过几十遍的书很难让姬如雪再静下心来,她在船舱里走来走去,纵使是性子再冷,也忍不住要掰着指头数一数距离萧砚的来信已过了多少日。
之前她一心担忧歧国与女帝她们的事,还未曾觉得时间已过了好久,直到萧砚的来信上表明事态顺利,才终于开始盘算还需多久萧砚一行人才赶得上在汴京前汇合。
踱步间,另一头还有翻书声响起。
姬如雪看过去,千乌正捧着一卷《世说新语》看的入迷,她架腿而坐,跷着一脚,身形倒是仍然优雅,不徐不缓的翻着书,早已更换成中原样式的服饰落在她身上亦很好看,不失其落花洞主原有的风韵。
将近一个月来,二人倒是相处的很和谐,不知是不是察觉到了姬如雪的视线,千乌便在看到的地方折了痕迹,合上书,淡笑询问:“姬姑娘可是有所顾虑?”
姬如雪迟疑了下,蹙眉点头道:“将至陈留,汴京那边遣了使者在彼处等候,不可不见,我担心会出纰漏。”
陈留距离汴京虽然可谓只有一步之遥,但中间亦隔了数十里,朝廷遣人在那里提前接待,是表现朱温的重视、皇恩浩荡。
之前姬如雪还可凭借不与地方官有太多牵扯的名义拒见一些人,这次却不能不见了。
“暂且莫急。”
千乌沉吟了下,她并不熟悉中原的地理方位,自然不清楚陈留在哪里,只是道:“郎君正在回返的路上,在陈留之前或可能赶得上。若来不及,姬姑娘亦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她起身将那卷《世说新语》搁在案上,在一方有机关暗扣的盒子中取出一张小册子来,指着上面的字迹道:“据郎君留下的这信息上来看,宫里面有一位叫丁昭浦的宦官是郎君的人,此次朝廷遣人来接待,说不得正是此人。”
那小册子是萧砚以防万一留下的一些有用情报,作用就是姬如雪在突发情况下可以根据形势做出自己的判断,而那盒子内藏机关,若是有人从外面强行打开,放在里面的小册子便会立刻自焚,不留一丝痕迹。
姬如雪是知道丁昭浦的存在的,这位宦官当初只是一个普通的黄门,还不能称上太监,在隋唐后,只有地位较高的内监才会被称为“太监”。
其人因萧砚发迹,当年河北大战时萧砚给了他不少关键的机会,逐渐入了朱温的眼,现在宫中的地位不算低。
当然,这丁昭浦是个聪明人,主动将自己的把柄交到萧砚手上,算是在这艘船上被绑死了,说是萧砚的人也不为过。
“若是如此……”姬如雪思忖了下,道:“倒也应该要轻松一些。”
说到底,姬如雪终究不能靠外人,替身这件事,讲究的正是神似二字,当年萧砚便擅于此道,也教了不少经验给她。
走水路的速度不算慢,当日下午便抵达了陈留,于渡口靠岸。
事实真叫千乌说对了,传旨的人真是丁昭浦,不过亦有其他的供奉官,倒没人辨得出什么真假来。
姬如雪先代萧砚领了朱温嘉奖的圣旨,而后便与千乌等随行人员在接待的驿馆内休息到了傍晚,便由几个不良人护卫着入城赴宴。
千乌属于女眷一类,武功要比姬如雪高上几个等次,亦随行保护,不过中间的过程中很是低调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