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这个仁王明明超勇却过分慎重!【5500】(第2页)

 面对芹泽鸭的回击,他仰着上身,扬着下巴,两手抱胸,毫不示弱地回瞪对方,摆出一副“怎么?你不服气?”的模样。

 “我只是在提醒你不要轻敌。”

 “倘若因为大意轻敌,而被区区的草木愚夫给阵斩了,那我可是会在你的坟墓前忍俊不禁的。”

 在说到“草木愚夫”与“坟墓”这俩词汇的时候,土方岁三特地加重语气。

 土方岁三的针锋相对令芹泽鸭的面色又难看了几分。

 正当他准备发作的时候,一道男声轻悠悠地飘了过来:

 “肃静。”

 青登面无表情地接着道:

 “想吵架的话,到没人的地方去吵。”

 芹泽鸭顿时一怔。

 他看了眼不远处的青登,神情复杂。

 少顷,他“啧”地用力咂嘴,而后默默收回前倾的身子,不发一言。

 也就只有青登能让桀骜不驯的芹泽鸭服软了。

 镇住芹泽鸭后,青登侧头看向身旁的近藤勇。

 “勇,高取藩那边可有消息?”

 近藤勇轻轻地摇了摇头。

 “没有任何消息,一片寂静。”

 “不过,我想他们再怎么迟钝、蠢笨,也不可能不知道有股势头渐盛的叛军正朝他们攻来。”

 这个时候,总司倏地插话进来:

 “橘君,高取藩能够挡住叛军吗?”

 这次换清河八郎来作答了:

 “不好说啊……高取藩本就是一个只拥有石高的小藩。”

 “要钱没钱,要兵没兵,要武器没武器。”

 “除了拥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坚城之外,再无可取之处。”

 “据我所知,高取藩的兵力极孱弱。”

 “全藩上下能够即刻动用的藩兵,只有寥寥的200人。”

 200人……听到这个数字,在场众人无不沉下脸来。

 大家本就不对高取军的综合素质抱有希望。

 在部队战斗力乏善可陈的情况下,部队规模又远少于叛军……不论怎么看,高取藩现在已然陷入危在旦夕的绝境。

 藤堂平助轻抿嘴唇,作思考状。

 须臾,他向青登提议道:

 “橘先生,依我看,高取藩眼下已是危若累卵。”

 “假使高取城被夺,后果不堪设想。”

 “不如……我们即刻向其派出援军?”

 他刚说完,青登就不假思索地摇了摇头。

 “不行,我们现在派不出援军。”

 “我们绝大部分的将士目前仍在前往奈良的路上。”

 “目前顺利抵达奈良的将士,只有寥寥的300人。”

 “仅凭这点兵力,莫说是救援高取藩了,搞不好连这支前去救援的部队都会赔掉。”

 “更要紧的是,辎重尚未完全到位。”

 “贸然进军,风险过大。”

 “一旦无法速胜,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

 “我不打无把握的仗。”

 “现在……只能寄希望于高取藩的君臣们能够顶住叛军的猛攻了。”

 “至少也要撑到我们的到来。”

 本以为今次的战斗仅仅只是去封锁御门。

 在京都的市町内作战,自然是用不着调配辎重。

 将长州逐出京都后,直接返回屯所吃饭。

 结果……突如其来的叛乱,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做计划赶不上变化。

 留守京都的岩崎弥太郎正开足马力地调配辎重。

 做好随时打仗的准备——此乃青登对新选组的物资储备的唯一一条要求。

 岩崎弥太郎等人一直是根据青登的这则指导思想来储备物资的。

 出于此故,新选组的仓库里长期备有足量的粮草。

 也正是多亏了青登的未雨绸缪,尽管“大和之乱”来得很突然,但新选组的后勤系统还是迅速做出反应,不日就能完成进军准备。

 因为财务室的“室长”一职仍空缺着,所以岩崎弥太郎现在基本上就是兼任着新选组的室长。

 在岩崎弥太郎的有序安排下,财务室的勘定们鼓足干劲。

 【注·勘定:财务室的基层职员】

 回望此前的伊贺攻防战,是时的新选组只有百来号人,故而后勤压力并不重。

 而现在,新选组已成长为三千人的大军。

 如此规模的军队,需要一支同样庞大的运输团队才能保障其补给。

 此番负责为新选组运输辎重的人,都是临时招募来的“临时工”。

 岩崎弥太郎向京都内外贴出告示:征集民夫、载具与畜力!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有一把子力气的人,每往前线送一趟辎重,赏金1两!

 出借载具与畜力的人,将根据其质量而直接获得2两至10两金的租借费!倘若载具与畜力有了什么万一,直接照价赔偿!

 最近的年景很不好,即使是名列“三都”的京都,也有许多人的日子变得艰难起来。

 穷苦人既不怕辛苦也不怕死,就怕没钱!

 新选组公布出如此丰厚的条件,自然是应者如云。

 转睫间,一支规模可观,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的运输团队,赫然成型。

 有物资,有运货的人,一切准备妥当。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说了。

 一袋袋大米、一捆捆干草、一包包兵器,被有条不紊地运出仓库,排列成长龙,陆陆续续地送往奈良。

 为了保障补给线,防止敌对势力的破坏——主要是为了戒备目前仍驻留京都的长州——青登派出机动力极高的七、十番队,即骑兵队去全程护送。

 此外,奈良奉行山冈景恭也在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

 他调集了城内的物资来供应新选组。

 奈良的历史比京都还悠久,古称平城京。

 虽无法跟江户、京都和大坂相比,但它也是日本国内数得着的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