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延续千年的思想战争,被篡改的先秦学派.(第2页)

 “如果天幕能告诉信息如何快速传递的法子就好了。”

 他想到了华夏后世的信息化战争。

 各种武器之间的完美配合,这些信息一定是在顷刻间就便传递,否则就会贻误战机了。

 片刻后,他又轻叹了一口气。

 即使天幕播放了这种信息传递的技术,大明估计也还是造不出来啊!

 ......

 天幕继续播放。

 【因此,商周时期的天子国和储侯国,尽管实力相差悬殊,却是不得不采取分封制来管理广阔的疆域。】

 【通过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让他们各自独立治理,以减轻中央政府的管理压力。】

 【然而,这种分封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

 【为了维持诸侯国的自治,天子必须赋予他们军事、行政和土地管理的权力。】

 【这些权力的下放,又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诸侯割据的隐患,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带来了威胁。】

 【那么,究竟应该采取何种制度来克服分封制的弊端呢?】

 【这一问题成为了先秦时期思想家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诸子百家的学术争鸣,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

 【至此,一个关键人物应运而生,那就是西周的丞相周公旦。他敏锐地发现了分封制的潜在问题,于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套礼乐制度。】

 【这套制度的核心是根据天子、诸侯、卿大夫及臣民的等级秩序,设定了不同的礼乐标准与规范。】

 【周公旦的初衷在于,通过这一制度,从社会层面彻底剥夺诸侯篡位的合法性。】

 【希望社会达成一种共识:“天子是上天之子,诸侯实力即使再强大,也无权篡夺或者自称天子!”】

 【然而,道德约束往往只对那些本身具备道德观念的人有效!】

 【列国之所以长期恪守周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周王朝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

 【然而,当这种实力逐渐减弱时,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乱局面便不可避免地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