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皇帝眼中的忠与奸(第3页)

 【你听闻此言,只觉一股寒意从脚底首冲脑门,双手不受控制般的微微发抖,掌心渗出冷汗。】 

 【李元贞贪污军饷之事,早己铁证如山。】 

 【皇上不仅不惩处,反而要提拔他。】 

 ...... 

 洪武年间。 

 朱元璋的怒气瞬间就上来了,有些恨铁不成钢。 

 “这是何等荒唐之事!” 

 “这个皇帝,怎的如此糊涂!” 

 他最是不喜欢这些贪官。 

 明明己经证据确凿,这皇帝却是视而不见。 

 他可不像天幕中的这个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旦他有了任何人贪污的证据,必定会对其剥皮萱草,以儆效尤。 

 身旁的朱标,则是轻声说道: 

 “爹,兴许这是捧杀之计。” 

 朱元璋没好气地回应道: 

 咱心里当然清楚。” 

 “只是这个皇帝为何要将这个贪官,放在太子太傅之位上。” 

 太子太傅的职责,重如泰山。 

 他们负责教育和辅佐太子的重任,传授为君之道、治国方略,为太子未来继承皇位做准备。 

 甚至可以说,太子太傅还能影响王朝的兴衰。 

 正因如此,历史上的帝王,都会对太子太傅的人选慎之又慎。 

 西汉的霍光兼任太傅,实则掌控朝政。 

 唐代李纲、李百药等名臣担任太子太傅,皆以高尚的德行和渊博的学识闻名于世。 

 试问,哪一位对自己下一代寄予厚望的皇帝,不是费尽心思挑选当世大儒,或是治世能臣? 

 朱元璋自己也是。 

 在建立明朝后,他十分重视皇位继承人的培养,为此专门设立了东宫官制。 

 太子太傅,便是核心职位之一。 

 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太子太傅,东宫三师的人选,他都是经过反复斟酌、深思熟虑后才最终确定的。 

 所以,朱元璋对天幕中的这个皇帝实在是难以理解。 

 纵使要捧杀,也万不能将其放在太子太傅之位上吧! 

 万一,被这贪官把太子带歪了可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