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保存诗,有这么难吗?

 天幕中,两人的对话仍在继续。

 后人挠挠头,猜测道:

 “可能是王维写的其他诗并不出名?”

 “所以就失传了?”

 ......

 此话一出,王维顿时不乐意了。

 什么叫他写的诗不出名?!

 说他的诗不出名,岂不是在贬低他才情不济?

 他的作诗水平,可是远胜乾隆的《飞雪》!

 诚然,他的名气不如李白杜甫。

 但是此前天幕播放的诗人排名中,后人在弹幕中可是多次提到过他的。

 这证明他还是很受后人喜爱的!

 ......

 曹雪芹摇摇头,一脸正色:

 “李白,至少写过五千首诗。而到现在,存下不到两成。”

 “难道李白也写了几千首废诗?”

 ......

 李白顿时心生不悦。

 当然不可能!

 他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

 他的诗,必然首首都是传世佳作。

 连《赠汪伦》这样有些水的诗,都入了后世学生的教材。

 他的其余诗作,怎么可能是废诗?!

 而且,他的诗作,为何五不存一?!

 ......

 曹雪芹有些遗憾地继续说道:

 “李白有一篇顶级作品叫《鸿猷文》,曾名噪一时。”

 “任华的《寄李白》中有记载,“我闻当今有李白,大猎赋,鸿猷文;嗤长卿,笑子云”。”

 “可惜,现在连只言片语都看不到了。”

 后人一怔,低声说道:

 “所以,我们只看过五分之一的李白!”

 曹雪芹从身旁拿出一些藏书,一脸痛惜:

 “就算我们现在读到的这些作品,也曾失传过。”

 “比如写《滕王阁序》的王勃,诗集已经失传。”

 “直到明末,才有人在别的书籍中搜集到他的诗句,整理成残卷,得以流传至今。”

 后人翻阅着古籍,不禁问道:

 “保存诗,有这么难吗?”

 ......

 此话问到了所有诗人的心坎上。

 试问,有谁不想自己的诗作能够流传后世?

 ......

 曹雪芹脑海中浮现起一些战火的场景。

 “诗啊,无论写在亭台楼阁还是刻在石碑上,都是脆弱的。”

 后人还是一脸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