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行情一360一
第936章 农夫山泉“硬刚”香港消委会:3微克/升溴酸盐是否合格
在饮用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乃至股价走势。近日,农夫山泉与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简称“香港消委会”)之间因溴酸盐含量问题而起的争端,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场风波不仅考验着企业的危机公关能力,也折射出饮用水安全标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差异与争议。
一、风波起:农夫山泉遭遇“标准门”
7月15日,香港消委会发布了一份关于30款常见瓶装水样本的测试结果,其中指出农夫山泉的瓶装水样本中溴酸盐含量为每公升3微克,这一数值恰好达到欧盟针对经臭氧处理的天然矿泉水和泉水所设定的溴酸盐最大限值(每公升3微克),但远低于美国、日本、英国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等设定的每升10微克的标准。这一消息迅速在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农夫山泉的股价也随之下跌。
面对突如其来的“标准门”,农夫山泉迅速反应,于次日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声明,直指香港消委会存在“适用标准错误、标准判断错误、明显主观误导”三大错误,并要求其立即澄清、道歉并消除影响。同时,农夫山泉还附上了律师函,表明自己将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决心。
二、标准之争:解读背后的逻辑与差异
农夫山泉与香港消委会之间的争执,核心在于对溴酸盐含量标准的理解与应用。溴酸盐作为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其安全性一直是饮用水行业关注的焦点。尽管各国和地区对溴酸盐的安全标准有所不同,但普遍认可的是,长期大量摄入可能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