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行情一360一

第972章 医保新政:破除户籍壁垒 强化参保激励 全民健保新体系(第2页)

 二、强化参保激励,提升保障水平

 为了鼓励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加强自我健康管理、连续参保缴费,《指导意见》建立了对连续参保人员和零报销人员的大病保险待遇激励机制。这一机制的实施,不仅体现了医保制度的公平性,也体现了其激励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对于连续参保满一定年限的参保人员,适当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是对他们长期参保缴费行为的肯定和奖励。这种正向激励机制有助于增强参保人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促进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医保制度。

 其次,对于当年基金零报销的参保人员,次年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则体现了医保制度的灵活性和人文关怀。这种设计既考虑了医保基金的平衡运行,又兼顾了参保人员的实际需求,避免了“不用白不用”的心理和“逆向选择”的现象。

 同时,《指导意见》还设置了“两个等待期”,即固定等待期和变动等待期,对未在集中参保期参保或未连续参保的人员进行一定的限制。这一措施旨在引导参保人员按时足额缴费,保持参保状态的连续性,从而维护医保制度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提升服务可及性,增强群众获得感

 医保制度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指导意见》在提升服务可及性方面也做出了多项具体安排。

 首先,加强定点医药机构管理,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结算范围,推动实时结算。这一举措将极大地方便农村居民的就医购药需求,提高他们的医保待遇享受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促进城乡医疗服务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