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杀虎口屠虎敲猪(上)(第2页)

 宁虏堡属于左云卫,是大同镇靖虏五堡之一。虽然清军入关后,将“虏”改为“鲁”,可当地百姓还是习惯称宁虏堡。这地方离蒙古很近,设有与蒙古人交易的市垣,相对比其他军堡繁荣,为防蒙古人入犯,只向南开有一门,此外通过瓮城开东门。大明朝曾在此堡设守备、座堡各一员,把总二员,驻兵六百零七人。可随着清廷征服漠南蒙古,加上山西渐渐稳定,顺治帝大力裁撤合并山西卫所,仅在此设操守一名,驻兵一百。区区一百士兵,怎么有勇气对抗辽王的大军?守堡的操守见那漫山遍野的蒙古军旗,魂不守舍下,乖乖弃械解甲。

 同样因为裁撤合并卫所,宁虏堡西边的红土堡明时有兵丁二百余人,如今同样仅有百人。守堡的操守比宁虏堡操守有骨气些,没有投降,而是带着人马一溜烟儿撤到了玉右卫城。玉右卫,在大明时是两个卫,玉林卫和大同右卫,顺治帝大笔一挥便合并成一个卫:玉右卫。杀虎口协镇(副将)衙门便设在原玉林卫和大同右卫中间的长城边上。杀虎口副将沙耀科共有三个营头,左营驻玉右卫城、右营驻杀虎口附近的团山、自己则领着中营驻杀虎口。

 杀虎口,原称“杀胡口”,满清占了汉人的花花江山后,改“杀胡”为“杀虎”。作为南北之要冲,这里自古便是朝贡、商贸、移民的主要通道,清廷在此设户部抽分署、协镇署、驿传道署等衙门管理此地。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杀虎口每日所征税额巨大,有“日进斗金斗银”之说。因而这些衙门中,尤以户部抽分署最为重要。

 因为有钱,杀虎关内的建筑是极精美的。一条条用青石板铺成的悠长街巷,粉白的墙、雕花的窗、出檐青瓦、高台阶、古老的寺庙、别致的戏台……无不在诉说这里的繁华。